第400章 煉獄(第1/3頁)
章節報錯
自雅州府以西,地勢陡然變高。
這裡就是烏斯藏,唐宋時期稱吐蕃,自班彌怛歸順元廷後稱烏斯藏,至今已有兩百餘年。
烏斯藏是藏語,其中,烏斯指的是前藏,主要指山南地區;藏指後藏,主要指喀則地區;還有個阿里,指的是藏北地區。
元廷將烏思藏劃分為十三個萬戶,與納裡速古魯孫元帥府一起,統歸烏思藏納裡速古魯孫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
宣慰使都元帥是烏斯藏的最高官吏,直接由元廷任命。
到了明朝,依然稱之為烏斯藏,此時,藏傳佛教開始興起,並向中原傳播,由於大明朝廷的主要精力都在漠北草原上,為了穩定西南局勢,便冊封闡化王為當地最高統治者。
可是,烏思藏的社會制度沒有任何變化,大小領主依靠宗教勢力構成一個封建貴族階級,佔有大量土地和財產。
這裡的百姓既是農民、牧民,同時也是奴隸。
他們沒有任何的權利,只能無條件服從,甚至連問一句問什麼都不可以。
在中原大地,無論統治者是誰,地位有多尊貴,手上有多少兵馬,作為底層百姓,實在忍無可忍的時候,至少可以高呼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當一個人實在活不下去的時候,就算是玉皇大帝來了,他也敢抄起磚頭,奮起反抗。
可是,這樣的情況在烏斯藏卻從來不會出現。
因為佛祖會告訴你,這輩子命不好,是因為上輩子你作孽了,這輩子就安心做個屁民,任人剝削,人人欺壓,為來生修福報,爭取下輩子託生個好一點的身份。
反抗?
不存在的!
以至於寺廟裡的喇嘛都擁有極大勢力,被稱之為迷思迭的屬民卻沒有人身自由,負擔著名目繁多的稅賦和徭役,終年從事苦重勞動。
隨著大明朝廷推行新政,底層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可是,烏斯藏卻好像一片被禁錮的土地,仍實行著領主剝削和統治屬民的農奴制。
你所有賺來的錢財,都是佛祖賜給你的,所以,你要無條件上繳。
今年繳完,明年再去賺,然後再上繳……
如果活不下去怎麼辦?
那就去死啊!
在這裡,人命如草芥,死一個人和死一隻螞蟻,沒什麼分別。
現如今,數萬大軍,駐紮於此。
由於物資貴乏,烏斯藏大軍紮營的時候,除了一圈簡單的柵欄,幾乎是沒有任何防護的。
因為再牢固的營地,也頂不住明軍的火炮。
每一次交戰,營地都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乾脆就簡單點,跑路的時候也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