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門,文淵閣。

曹鼐、高轂、張益三人端坐一旁,看著滿臉糾結的朱祁玉。

這些天來,三位大學士夾在皇上和百官中間,終於想出來一個兩全之策。

開海的詔書封還,但是,百官也要退一步,允許朝廷效彷祖制,派遣使者出海,宣揚大明國威。

如此處理,既不算忤逆聖上,百官也能接受。

朱祁玉看著手裡的章程,皺著眉頭,說道:“這……能行嗎?”

曹鼐笑吟吟地說道:“卻不知郕王殿下可有更好的主意?”

這句話換個說法,就是……你行你上啊!

皇上和百官意見不合,我們內閣夾在中間容易嗎?

朱祁玉也明白,當下嘆了口氣,說道:“看來,也只能如此了,那就……給皇上遞上去?”

曹鼐點頭道:“勞煩殿下了!”

朱祁玉不由得張大嘴巴:“讓我去說?”

三人面露微笑,用善意的眼光看著朱祁玉。

你是監國,這種得罪人的事,你不去讓誰去?

我們三個已經夠辛苦了,現在該你出馬了,去吧,我們在背後支援你!

朱祁玉也是無奈,只得拿了章程,前往御書房。

“臣弟問聖躬安!”

“免禮!”

朱祁鎮正在整理關於南京的資料,看到朱祁玉到來,便收了起來。

“是不是開海的事有結論了?”

朱祁玉尷尬地笑了笑,然後將手裡的章程遞過去。

“經臣弟和內閣商議之後,認為我朝海禁已久,雖說今時不同往日,但是想要革新祖制,卻不可急於一時,當徐徐圖之。”

朱祁鎮將內閣擬定的章程細細看過,然後說道:“也罷,就按這個來吧!”

“啊?”

朱祁玉反倒有些奇怪,這就同意了?

不再堅持一下了?

朱祁鎮卻好似早就預料到這個結果,說道:“讓內閣擬旨吧,關於出海欽使,你有什麼建議?”

“欽使人選的話……”

朱祁玉看了一眼站在側方的金英,若有所思道:“不如效彷三寶太監,尋一名內侍任提督欽差太監,下西洋正使,總覽西洋事務。”

金英正在一旁端茶倒水呢,聽到這裡,不由得愣住。

郕王殿下,咱家可沒得罪你吧,怎麼就給發配出海了?

雖然三寶太監已經去世,可是,當初下西洋的班底還在呢,咱家一輩子在深宮大院,連大海長啥樣都沒見過,你讓我去幹啥?

與此同時,朱祁鎮若有所思地看著他,似乎對朱祁玉的提議頗感興趣。

金英也發現的情況不妙,趕忙解釋道:“皇上,奴婢……奴婢沒出過海,沒有經驗啊……”

“去一次不就有經驗了嗎?”

“可是,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