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占城王族(第1/2頁)
章節報錯
翌日早朝,群臣又吵了起來。
這一次爭議的內容不是開海,而是關於張輔就藩的事。
皇上派人草擬的聖旨,內閣商議過後,並沒有急著定奪,而是拿到了早朝上,將此事交給文武百官來決定。
因為這一次,並非普通的就藩,若是聖旨一下,就相當於宣佈了和安南國開戰!
反對者的理由很簡單,大明和安南之間相安無事已有多年,如今安南國並沒有過錯,若大明貿然與之開戰,明顯於理不合。
右都御史王文說道:“正統二年,朝廷下旨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安南國從此朝貢不絕,時至今日,兩國重修舊好已有十數年之久,既無戰事,亦無爭端。若靖安郡王就藩的旨意下達,豈不是告訴天下人,我大明乃好戰之國,為了滿足自己的好戰之心,置兩國萬千百姓於水火之中?”
張輔乃一介武夫,論口才哪裡是人家的對手,兀自急得臉紅脖子粗,卻不知如何反駁。
倒是唐行古站了出來,慢悠悠地說道:“當初太宗皇帝改安南為交趾,靖安州本就是我大明領土,靖安郡王就藩,就的也是大明的藩,有何不妥?”
“唐行古,怎麼又是你?”
王文大為惱火,無論如何,我現在是你的上司,你是鐵了心要跟我作對嗎?
唐行古澹澹道:“下官就事論事,並無針對王大人的意思!”
“你這叫就事論事?”
王文冷笑道:“先帝曾言,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故撤兵安南。我來問你,你的眼中可還有先帝?”
唐行古卻不慌不忙,說道:“先帝的旨意是旨意,太宗皇帝的旨意就不是旨意了?”
王文又說道:“太宗皇帝的旨意已有三十年,先帝的旨意是十年前,今時早已不同往日,兩者怎可同日而語?”
“既然王大人也知道今時不同往日的道理,卻為何在海禁的問題上,一直堅持祖制不可違?”
“你……”
王文臉色極其難看,如同吃了蒼蠅一般。
眼見王文吃癟,太常寺少卿許彬站出來說道:“今天討論的是靖安郡王就藩一事,唐御史莫要混淆視聽!”
唐行古澹澹一笑,說道:“無論是討論海禁,還是討論靖安郡王就藩,下官只希望各位大人發表意見的時候,拿出同一套標準,莫要說到開海,就是祖制不可違,說到安南,又是今時不同往日。我等在此討論國家大事,當為國為民,萬萬不能全憑個人喜好而定。”
王文反問道:“唐行古,你是說老夫有私心不成?”
“王大人有沒有私心,下官不敢斷言,不過,自從下官當面頂撞王大人後,都察院上上下下,都對我唐某人敬而遠之,難道不是王大人從中作祟嗎?”
“你休要血口噴人!”王文指著唐行古的鼻子,怒罵道,“都察院的同僚不願意搭理你,是看不起你那副諂媚的嘴臉,與老夫何干?”
眼看朝堂上又要出現幹架的趨勢,內閣首輔曹鼐只得站出來。
“今日之事,只說靖安郡王就藩,有理說理,莫要做無謂的爭辯!”
同為內閣大學士的高轂接著說道:“靖安郡王殿下,老夫想問一句,此次就藩靖安州,可是孤身前往?”
張輔語氣極為不善地說道:“老夫準備暫借南京兵馬一用,到了封地,立刻將軍隊交回,並且,路上一應費用全部由老夫負責!”
高轂輕輕搖頭道:“若僅僅是就藩,倒也還罷了,可是,動用朝廷的兵馬,那就不止是就藩的事了!”
王文等人眼前一亮,紛紛說道:“高公之言不無道理,朝廷兵馬,決計不可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