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說完,朱祁鎮忍不住暗地裡豎起大拇指。

唐行古今日的表現實在堪稱完美,更為難得的是,君臣二人此前並未有過溝通,對於朱祁鎮來說,今日完全是意外之喜!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論口才,還得是讀書人。

瞧瞧人家這話說的,不僅有理有據,而且又都是為國為民,似乎自己身為皇帝,若不答應,都對不起祖宗。

群臣一時難以反駁,乾脆耍起了無賴。

只見以王文、許彬為首的十多名文臣突然跪下,叩首道:“皇上切莫聽信唐行古一面之辭,海禁萬萬開不得!”

隨後,其他人也紛紛回過神來,緊隨其後跪倒在地,竭力反對唐行古所提出的開海之策。

直到此時,朱祁鎮才真正見識到了反對開海的官員隊伍之龐大,一眼望去,幾乎佔了半數以上。

這些人並沒有拿出什麼有力的說法進行辯駁,翻來覆去地就那幾句老生常談,什麼祖宗家法不能改,什麼國將不國,好像只要開海,大明就將亡國一般。

聽著殿下眾官員你一言我一語的聒噪聲,朱祁鎮的臉色已變得極其陰沉,心裡的怒火也逐漸升起。

因為,他已經發現,這些叫得最大聲,反對得最激烈的人,多半是江南沿海一帶的官員。

自大明開國以來,特別是科舉取士以來,南方士人穩穩壓了北方一頭,朝中官員大部分出自江浙一帶的富庶之地。

其中的緣由也不難想象,大明是由南向北統一中原,南方富庶,北方戰亂,若是平時連飯都吃不飽,還讀什麼書?

按理來說,越是靠近沿海,越深知海洋之重要性。

可是,現在反對最為激烈恰恰就是這些人,其中的動機就很難說了。

根據目前掌握的情報,雖然朝廷嚴禁民間百姓出海,可實際上,從事海上走私者不在少數。

也就是說,大明的海禁其實只是針對尋常百姓,而對那些地方士紳望族早就形同虛設。

而現在,只要朝廷開海,定會觸犯到他們的利益,這些人自然會拼了命地反抗。

或許這其中也有一些是真的是因為思想陳舊才跟著一起反對,但大多數都是心懷鬼胎。

朱祁鎮的目光漸漸變得堅毅起來,開海事關大明江山的未來,他是絕不會退讓的。

此時,哥倫布還未出生,佛朗機諸國還被奧斯曼帝國按在地上摩擦,能出海遠洋的只有少數阿拉伯人。

若是把握不住這個機會,等西方開啟大航海時代,到時候說什麼都晚了。

眼下,想要開啟這個突破口,唐行古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這段時間的瞭解,其實此人的品行並不算壞,他不貪財,不好色,只是追逐一個“名”字。

為了博名,他可以和自己這個當皇帝的對著幹。

同樣是為了博名,他可以放棄京城的錦衣玉食,跟著軍隊跑到漠北吃沙子。

現在,他以一人之力,獨自面對群臣的攻訐。

是時候給他加點籌碼了!

“唐卿家,朕記得你曾在南京任職,是吧?”

唐行古立刻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當下回道:“臣曾在南京都察院任職五年,並在浙江做過三年巡按御史。”

明代巡按御史,根據其身份和職責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職能性巡察和授權性巡察兩種。

授權性巡察主要由皇帝不定期派遣監察御史,或其他官員充任監察官進行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