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琳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一個被欽天監放棄的司晨,搖身一變成為朝廷欽差,在他心中,皇上的知遇之恩大過一切,因此,無論發生什麼,第一準則是先把皇上吩咐的事情辦好!

在他面無表情地宣讀完聖旨後,李巖等人頓時面面相覷起來。

米脂會發生地動?

這不對吧,此處是黃土高原,地勢穩定,自古以來,陝北一帶很少發生地動。

而且地動這種天災,乃是上天降下的懲罰,除非當今皇帝無德,否則的話,誰敢輕易預測?

當然,這是聖旨,因而所有人都陪著笑,李巖更是感慨道:“皇上真是聖明啊,遠在千里之外,還掛念著咱們邊鎮上的軍民百姓,實是教下官佩服,此等拳拳愛民之心,非堯舜不能相比也!”

在他身後,縣丞任德武也湊上前來,帶著僵硬的笑容說道:“能為皇上效力,真是我等的幸事,祖宗八輩子積了德。”

貝琳則是滿面肅容,沉聲道:“皇上的意思說的很清楚,既然此處即將有地動發生,為保衛當地百姓,勢必要提前預警,疏散人群,決不可鬆懈。”

“好的,好的,下官不敢疏忽怠慢,還請欽使放心。”

說起來,李巖乃是正兒八經的三甲進士出身,可是在貝琳面前,照樣得賠著笑,沒辦法,人家是欽差,一言一行都代表著皇上。

貝琳又說道:“還有,皇上親口交代過,三日之內,必須遷徙百姓出城,並以米脂縣為中心,方圓百里之內,各鄉鎮也要遷出,在曠野上搭建臨時駐地,在此期間,縣衙還要開倉設粥棚,保障百姓的基本需求。”

李巖:……

不僅是他,在場的所有人都呆住了。

這不是開玩笑嗎?

就為了一個子虛烏有的示警,居然需要舉縣的百姓遷徙?

這樣大規模的遷徙和安置,會帶來多大的損失啊!

縣丞任德武卻是笑著說道:“好的,好的,既然是皇上的吩咐,沒問題,都沒問題。”

李巖不解地看了他一眼,卻見任德武偷偷給自己使了個眼色,頓時反應過來。

“不錯,皇上的吩咐下官自當照做,外頭風雪大,請欽使進城,咱們先喝口水酒,暖暖身子。”

兩人的舉動反倒讓貝琳覺得有些意外,他原以為肯定會有阻力,怎麼也沒想到他們竟會答應得這麼痛快。

他現在只想儘快疏散百姓,便擺擺手說道:“公務要緊,水酒就免了,我們還是先辦正事吧。”

李岩心中暗道,這位欽使似乎有點兒不近人情啊。

“欽使大人這麼遠來了,我等自當接風洗塵……”

“不必!”

貝琳再次擺了擺手,說道:“在下身後是三千營將士,進城多有不便,不如就地紮營休整,李知縣,還是先去辦正事吧!”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李巖也是無奈,只得領著一眾官員回了縣衙。

“你方才對我使眼色是什麼意思?”

任德武笑著說道:“李大人心裡不是很清楚嗎,這位欽使千里迢迢是來傳旨的,至於說什麼疏散人群,他宣讀完聖旨就回京覆命了,李大人只需上一道奏疏,就說已經按照旨意對百姓進行疏散,又有誰有知道?”

“話雖如此,不過,我看此人不像是個好說話的。”

“不如這樣,卑職去準備些銀兩和禮品,明日由李大人出面等為欽使送行,拿了咱們的銀子,總不至於到皇上面前說咱們的壞話吧?”

“那好!”李巖點點頭,說道,“這件事就交給你了,下去準備吧!”

這時候,一名文吏上前來,說道:“大人,酒席都準備好了,您看這……”

李巖想了想,說道:“人家不賞臉,咱自己吃,走!”

酒過三巡,眾人吃飽喝足,各回各家。

李巖喝的醉醺醺的,剛躺下,就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喧譁聲。

“知不知道這裡是知縣大人的後宅,你們是什麼人,膽敢……”

砰!

只聽到大門被人粗暴地踹開,然後便是管家哎呀哎呀的呻吟聲。

李巖眉頭一皺,心說什麼人如此大膽,老子的後院都敢闖,不想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