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帝國的脈絡梳理清楚後,宋玄頓時感覺輕鬆了許多。

很多事,無需他親自來操心,只需把握好這幾件關係到帝國根基的大事,其他的事情,自會有朝堂百官來處理。

至於這期間會不會出問題,自會有司法部以及隱沒在暗中的青衣衛來監察。

數日後,內閣成立。

李善長、劉伯溫、朱元章、徐達四人成為第一批內閣成員。

而內閣的存在,便是為了給皇帝減輕壓力,諸如“皇上您還好嗎”“皇上您吃了嗎”“皇上這裡的水果熟了,給您寄過去一些”的奏章,直接由內閣來批閱。

哪怕是一些涉及到軍政的奏章,內閣成員也可以將自己的建議寫在紙上貼在奏章上,最後由皇帝來裁決。

權力很大,可以說就是另類的宰相,而且還是一次性四個宰相。

內閣的成立,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少的議論,但最終倒也沒有人反對。

對於文武百官來說,皇帝陛下願意將一部分權力下放到臣子手中,這是好事,除非腦子有坑才會表示反對。

就連想要搏出位的楊憲,自從被劉伯溫敲打了一番後,最近也是老實了起來,並未發表什麼異類的言論。

朝臣的權力進一步提升,百官都很高興。

宋玄沒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摺子要批閱,有了更多的時間來修煉和休息,他也很高興。

周止若、柳青蓮、小昭三女也是很開心,因為皇帝陛下在他們寢宮內留宿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了。

大家都很高興,嗯,簡直是贏麻了!

......

三月份,在一次春雨之後,有了空閒時間的宋玄大帝,領著自家三個小媳婦換了身便服,在一隊青衣衛的跟隨下,偷摸著離開了皇宮,在京城內微服私訪。

說是微服私訪,其實就是出來瞎逛。

幾人都是武林之人,哪怕是實力最弱的小昭,放到江湖中那也絕對是個了不得的大高手,天天待在皇宮內,時間久了也會感覺煩悶。

僅僅只是幾個月沒出宮而已,但走在街道上,周止若等人卻猶如身處於另一個世界的感覺。

前元時期,哪怕是在大都,也是流民、乞丐遍地,到處都是垃圾,街道雖寬廣,但兩邊到處都被百姓所佔據,反而顯得有些擁擠。

最明顯的是,以往的百姓沒什麼精氣神,一個個神色麻木急匆匆趕路,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有蒙古貴族來找麻煩。

但在這裡卻不同,這裡的百姓個個走起路來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顧盼之間,哪怕是升斗小民,也都有種頤指氣使指點江山的激昂感。

街道上根本看不到流民百姓,可使數輛馬車並排行走的主幹道上,行人左來右往,秩序井然,車馬再多,也無需避讓,更不會擁擠。

偶爾有人不守規矩,也會在周圍人“土包子”的嘲諷聲中無地自容,老老實實的靠右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