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路德維希的身世
章節報錯
小克虜伯和德國皇帝保持著深厚的私人關係,而克虜伯軍工也被視為德意志國防的強大支柱——德皇威廉二世去過Hügel莊園做客,還親授克虜伯掌門人只有普魯士皇親國戚才能獲得的勳章。甚至,為了克虜伯家族繼承人的事兒,威廉二世都曾操碎了心。
因為小克虜伯膝下只有兩個女兒,按照克虜伯家族堅持直系傳承的“長子繼承製”模式,龐大的軍火帝國,將由大女兒貝爾塔繼承。
貝爾塔這個名字也被用來命名過一門口徑420mm的巨型臼炮,在一戰中攻克了烈日要塞,開啟了通向法國的大門。
可是,20世紀初,女性遭受了一系列不公平對待,大學也不接受女生入學,科研機構不允許女性進入,企業掌門人也不例外!德皇思來想去,跟身邊人反覆討論後,做出“指示”——給克虜伯家的大閨女選個靠譜的老公,讓男人入贅過去,不就得了嘛。
然而,還沒等覓到良婿,正當壯年的K2就被發現暴亡在了自己在Hügel莊園的書房裡。
於是,按照長子繼承製,16歲的貝爾塔·克虜伯成了這個龐大軍火帝國的大boss。四年後的1906年夏,貝塔遵照“聖旨”,由德皇威廉二世像父親一般牽著手,將她嫁給了大她16歲的貴族外交官,古斯塔夫·馮·博倫.哈爾巴赫(馮von,是德意志貴族的標誌)。
古斯塔夫·馮·博倫哈爾巴赫由此改名為古斯塔夫·克虜伯·馮·博倫.哈爾巴赫。
他們是,第三代克虜伯傳人——古斯塔夫夫婦。
在這一時期,我們為德意志打造了公海艦隊!四艘巴伐利亞級,四艘國王級,五艘凱撒級戰列艦在內的主力艦隊…………包括德弗林格爾,呂佐夫,興登堡號在內的戰列巡洋艦編隊。在那一時期,公海艦隊是世界第二海軍。
在海面下,還有著令協約國聞風喪膽的U型潛艇部隊。
換算到今天,我們就是能夠製造十萬噸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超級公司——這僅僅是造船業務!
可惜好景不長一戰爆發了。
隨之而來的一戰給克虜伯帶來機遇的同時,整個一戰,克虜伯承包了德軍的大量火炮和幾乎全部潛艇。
我們的武器讓法蘭西損失了整整一代青年,
可是,即便戰場上克虜伯大炮的威名響徹東西兩線,神出鬼沒的潛艇令協約國膽寒,可最終仍然無法挽救德國戰敗的命運。
戰後,克虜伯面臨巨大困難,和德意志戰車緊緊捆綁在一起的克虜伯家族經歷了作為戰敗國的全部恥辱——家族被貼上戰犯的標籤、法國人強佔魯爾區、克虜伯工廠遭英法強拆、德國經濟崩潰、軟弱無力的魏瑪共和國.....
德意志戰敗了,克虜伯曾一度被禁止生產武器,大量工業裝置被拆卸後強行運往法國,並被迫裁員7萬人。
然而困境之下,克虜伯咬著牙繼續維持著它的福利制度。佔領軍與魯爾區工人爆發大規模衝突後,我的祖先還為衝突中喪生的工人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甚至古斯塔夫因此被判了7個月監禁。
古斯塔夫一時間成了德意志的民族英雄。但暗地裡,貌似已經改為民用生產的克虜伯工廠,仍然繼續著武器研發,秘密生產和實驗了多批次的大炮和裝甲戰車。
1933年,枷鎖解除了!
在此期間,我們恢復了和遠東的生意往來,大光頭曾向我們進口了32門150mm榴彈炮,中正式步槍仿製98K步槍…………
我們的造船業務也恢復了,在船臺上,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俾斯麥和提爾皮茨鋪下了龍骨,技術部門開始了對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的研製。
二戰爆發了,克虜伯工廠製造的坦克繞過了阿登森林,狠狠地刺入了法國柔軟的下腹部,迫使他們再一次簽訂投降書。
說起來這已經是我們和法蘭西的第三次碰面了,
你們應該相當熟悉軍事裝備吧,那一門800m口徑的古斯塔夫巨炮就是以我祖先的名字命名的,在1942年夏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它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大炮,炮身有4層樓高,重達1344噸,需要三千人配合操作,發射重達7噸的炮彈,重量足足是大和炮炮彈的近五倍,克虜伯的“古斯塔夫巨炮”一炮就打穿了蘇軍30米深的地下彈藥庫,進而引發連環殉爆,那重達7.1噸炮彈的劇烈爆炸,竟把海灣裡的一艘船給震沉了。
不幸的是,1943年,第三代繼承人——“克虜伯好女婿”古斯塔夫再次中風,就此一病不起,喪失了工作能力。同時,為了保持家族的直系傳承,貝爾塔特意懇求最高領導人為家族搞了一個“特別立法”——《克虜伯繼承法》。
很快,克虜伯的大部分工作,交給了家族繼承人,古斯塔夫和貝爾塔——阿爾弗雷德·克虜伯。
對,大家沒看錯,又是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家族的男性繼承人,都用這同一個名字!
古斯塔夫和貝塔共育有五兒兩女,對他們的家教極為嚴苛,甚至說得上冷酷。路德維希的祖先就是他們的次子。
戰爭後期,小小阿爾弗雷德清醒地意識到結局,曾秘密將一部分財產轉移到了海外避險——正是這些錢,為以後克虜伯企業的東山再起打下了基礎。
隨著冷戰的開始,西德又被重新武裝。克虜伯三度崛起!被歸還了包括軍工廠在內的所有財產。
回到老家的小小阿爾弗雷德發現,戰後的魯爾已經成了英國佔領區,同一戰後的法國人如出一轍,英國人將大量克虜伯工廠裝置肢解後運回國,工廠早被拆的七零八落,不像樣子了。
更要命的是,沒有錢。克虜伯有將近2萬多的退休職工被拖欠養老金,董事會建議他消減養老金來渡過難關,被他毫不猶豫的否決了。
最終,他不惜賣掉前期轉移到國外的家底,來補足養老金。
正是這一舉動,使得克虜伯再次騰飛,得以延續至今。此舉讓工人們士氣大振,真正把克虜伯當成了自己家一樣努力建設——工廠可以被拆掉,機器可以被肢解運走,但是克虜伯工人的技術,克虜伯工廠的制度和傳統是無法被拆掉破壞的。
1954年,克虜伯再次躍進歐洲第四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