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0章 寫頂級期刊論文(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誠臨風坐著,帶著蜜橘香味的微風拂面,心情無比舒暢。
這時,一位農民緩緩走過來,他用脖子上的毛巾擦著汗,很自然地在陳誠身邊坐下。
陳誠認出他來,就是第一天見面時,鬧著明年要出去打工的那人。
當時他們揶揄陳誠時,也數他笑得最大聲。
“小陳專家,謝謝你。”
沒等陳誠說話,那人率先開口。
陳誠斜看過去,他那雙緊握在一起,不自在的雙手上遍佈著龜裂的老繭,很扎眼。
陳誠安慰道:“不用謝我,都是我應該做的。最辛苦的還是你們。”
那人順著陳誠的目光看了看自己的雙手,然後微微展開手掌,解釋道:“這都是在南方工地上抗鋼管給磨的,四十幾度的熱天,鋼管燙得都能煎雞蛋,沒幾個人扛得住。”
他苦笑了一聲,又道:“沒辦法啊,我讀書少,不出去賣苦力,家裡老人小孩就得受窮。可出去打工,家裡老人沒人照顧,小孩沒人教育,難啊!
真要是家鄉能搞到收入,誰願意背井離鄉呢!”
陳誠點了點頭,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他。
二十世紀初,正是大面積農民外出打工的浪潮。他看過新聞裡春運的火車站,託著一大包行禮的摩托車返鄉隊,每每看到這些場面他都忍不住會溼了眼眶。
有對農民工們嚮往美好生活,努力拼搏的感動,更多的是一個農業人的自責。
如果農業技術足夠先進,農民工們本可以不用受這些苦的。
張志民、朱益民、王世偉和周開院士,他們都看到了這個問題,也在拼命地想要去解決它,可始終受制於技術的發展。
現在,他手握這個超級農業技術系統,該是他努力實現這個目標的時候了。
看陳誠沒說話,那人長出了一口氣,臉上帶著喜悅,道:“現在好了,咱們鹽源蜜橘這個牌子不僅保住了,今後還會越來越好。”
陳誠笑著問他:“明年還出去打工嗎?”
那人尷尬一笑,搖了搖頭,站起來拍了拍屁股上的泥土,突然張開雙臂,對著遠處大喊:“我再也用出去打工了!”
那人輕快的身影消失在蜜橘林,只留下陣陣回聲在遠處的群山之中迴盪。
陳誠閉上眼,他似乎聽見了無數個聲音在耳邊響起。
“我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
在梳理這次關於鹽源蜜橘的幾項技術後,陳誠決定先從礦物質運轉素的發現入手。
他搜尋了所有資料,反覆確認了自己確實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礦物質運轉素的人。
世界第一,這就很nice了。
世界第一發現具體能產生多大的效應,要根據這個發現的學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來評判。
如果說價值特別突出,那麼一個諾貝爾獎是穩的。
比如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核素鐳,屠呦呦發現青蒿素,一位是促進了人類科學技術發展,一位是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諾貝爾當初設立諾貝爾獎的初衷,就是要獎勵那些在發明和發現上做出貢獻的人。
他的遺囑原話是:將此利息劃分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諾貝爾物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