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白石城來說,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遊行慶典。

什麼美軍的報復以及南邊的戰爭,這些山高水長的東西暫時還影響不到普通人。民眾需要的是情緒的宣洩,而不是理中客的故作矜持。

世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無論什麼膚色和種族,在這個時候讓他們去砸毀一輛塗著美軍標誌的馬車,比所有蠱惑扇動的語言都有效。

《白石城日報》上羅列了大堆的資料,試圖說明這一場大勝,是自白人入侵以來,印第安人所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利。

並且在經歷這一場勝利之後,印第安人第一次不是從口頭上,而是實質上擁有一片自己能夠控制的領土。

但是對於普通的民眾來說,《白石城日報》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更有道理的,是堆積在黃石河岸層層疊疊的美軍屍體。

人們大老遠地從利文斯頓、蘭德堡運回這些東西來,為的不就是解氣嗎?

民眾想不了那麼長遠。

他們只會覺得,今日天氣好,心情好。

沒有美軍的世界,特別好!

……

比索告訴斑鳩的是,遊行慶典會在下午兩點正式開始。

但是實際上,從上午10點,白石城外便是人山人海,鼓樂齊鳴了。

白石城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三年前這裡還只是一座小小的印第安人寄宿學校。當斑鳩決定以這裡作為北上立足的基地的時候,只考慮到了它的地勢險要便於防守,倒沒有考慮太多將來發展的事情。

時間過得太快,幾乎是一眨眼間,三年就過去了。

白石城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座擁有10萬餘人口,十多座工廠的‘超級城市’了。到了這個時候,前期規劃不足的弊病便顯露了出來。

汙染之嚴重,連白石城的城牆都被煤煙燻黑了。

更要命的是水源,原來人少的時候,住在山上問題倒不大。但是現在人一多了,怎麼往山上送水便成了大問題。這年頭又沒有抽水機,蓄水池也只能管一時,救個急用。

於是白石城自然而然地被分成了‘上城區’和‘下城區’。老人都想搬到下城區去住,因為那裡敞亮方便,新人卻總想往上城區鑽,因為那裡大人物多,機會多。

白石城就像是一個慢慢從襁褓中長大的孩子,逐漸有了它可愛的一面,也有了它不那麼可愛的一面。

但是誰家小孩不是從屎尿堆里長大的呢?

哪個當父母的不曾高舉著自家孩子的屎尿布,驕傲地說:“我家娃真棒,特別能拉!”

斑鳩現在就很有這種感覺。

事實上,不止是斑鳩,白石城裡的10萬民眾,哪個不是一邊嫌棄著臭氣熏天的臭水溝,一邊寫信給自己那些住在深山老林的遠方親戚,叫他們趕緊過來做個城裡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階級,有城市的地方就有分化。

在這一點上,白石城和其它城市並沒有什麼不同,印第安人也和其它人沒有什麼不同。

所有的關於人種的差異,都是侵略者人為制定出來的。他們不但自己認為,還強迫著所有人同他們一起認為:“印第安人就是適合在深山老林裡啃樹皮,黑人就是適合在棉花田裡摘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