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手榴彈被拋上了天空。

第一輪手榴彈還沒有飛到它的最高點的時候,第二輪手榴彈便又飛了出來……

密密麻麻的手榴彈在天空上飛舞,形成了一張黑沉沉的蛛網,將山丘上整隻騎隊都籠罩了起來。

從前面那個初入江湖的菜鳥,到隊伍最後拿著雙槍壓陣的比爾,都在這一瞬間抬起了頭,看著那張憑空而起的蛛網向自己撲下來。

‘這是什麼?’比爾奇怪的看著天空。

‘石塊嗎?’

他的心底只覺得無比的荒謬。

他曾經真的見過,印第安人用石塊打仗!

五大湖地區的莫西幹人,他們就曾經拿著石塊,迎著比爾的火槍隊衝鋒……

可是,這是斑鳩啊?

他們不是有火槍嗎?為什麼要對著自己扔石頭?

……

不怪比爾心中疑惑,實在是,手榴彈這種東西,已經離開戰場很久了!

在火藥最開始被髮明的時候,它在軍事上的第一次運用,就是以手榴彈的形式。不過那時候它還不叫‘手榴彈’,而是被叫做‘震天雷’‘轟天雷’‘霹靂火’等等一系列狂拽酷炫的名字!

隨著蒙古大軍的西侵,火藥傳入歐洲。

歐洲人一開始也對這個東西欣喜若狂,並且還曾經專門為此成立了‘擲彈兵’部隊。士兵們揹著個大籮筐,一邊衝鋒一邊投炸彈。

那時候的歐洲大地上到處都是城堡,火藥對城堡的攻擊力是相當可觀的。在14到15世紀這個階段,火藥的使用方式基本上就是這樣——除了大炮以外。

然而,火繩槍出現了。

戰場不再發生在城堡裡面了,而是往往在野外,沒有城堡給他們炸了。

而且,擲彈兵們悲哀的發現,無論自己多麼英勇,根本就沒有機會衝到敵人的面前。即便是騎著馬也一樣。

雪上加霜的是,火繩槍之後又出現了更厲害的燧發槍。

隨著排隊槍斃成為經典戰術,正式宣告了擲彈兵退出了歷史舞臺。

手榴彈這種武器倒是一直存在,只不過對於北美洲西部的牛仔們來說,有的人恐怕一輩子都沒有見過。

如果歷史沒有發生意外的話,手榴彈這種武器的重現輝煌,需要到南北戰爭時期才有機會。隨著南軍和北軍的戰事陷入焦灼,終於有大聰明發現可以在地上挖塹壕來躲避敵軍的炮火,於是雙方都開始狂挖塹壕,躲在塹壕裡面對射;

大聰明發明瞭塹壕之後,又有臥龍先生髮現,手榴彈簡直就是塹壕的剋星!

1861年,前紐約州布法羅市市長,威廉克查姆從雞毛毽子上獲得了靈感,對手榴彈做出了改進,將手榴彈做成了圓錐形,在它的屁股後面再裝上一個木棍子做成的‘鰭’,大大增強了手榴彈的空氣動力效能,從而使手榴彈這種武器,又重新登上了戰場,並且從此以後,成為了和步槍、刺刀一樣重要的,步兵的必備武裝之一。

只不過這時候的手榴彈依然還很原始,在扔出去之前還需要一個‘上膛’的動作,而且如果撞擊的角度不對,還不會爆炸。所以經常出現,北軍將手榴彈扔給了南軍,南軍撿起手榴彈再扔回去……雙方就像在打羽毛球!

任何一種武器的進化,都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一個看似簡單的設計,其中不知歷經了多少磨難和曲折。

只不過,到了斑鳩這裡,他可以少了很多彎路。

裝木柄是很顯然的事情——沒有為什麼,斑鳩見過的手榴彈都是有木柄的!

撞擊式手榴彈根本就沒有出現在斑鳩的腦子裡面,他所見過的手榴彈,都是咬開瓶蓋將引線一拉就扔出去這種。在他無法做出自動點火裝置的情況下,他只好退而求其次,造了一個手動點火裝置——引線留在外面,在火把上點燃,再扔出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