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墨西哥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戰場沒有決出勝負之前,和美利堅代表的談判不可能有任何結果。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美國人開始有了一種自以為是的傲慢,無論是戰爭還是談判,當他們想要開始的時候,就理所當然地覺得對方也想要開始。
但是當他們想要結束的時候,卻從來不會詢問對方的意思,他們想要結束就結束。
就好像世界的劇本是專門為他們所寫的一樣。
美墨戰爭是這樣開始的,在另一個時空中的南北戰爭,也是這樣開始的——南北雙方不約而同地互相恐嚇,不約而同地互相升級,不約而同的開始了戰爭。
在另外一個時空中,在那個被美國人所把持的傳媒世界裡,那一場戰爭被描述為雙方都是彬彬有禮的紳士,即便是戰敗的南方聯盟,也獲得了體面,‘勝則優雅敗則謙遜’,作為敗者一方的羅伯特李和托馬斯傑克遜等一干人,竟然也成為被到處宣揚的‘名將’!
然後實際上,若是南北雙方真的如宣傳的那樣擁有足夠的遠見和智慧,這原本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戰爭。
雖然說,由於經濟利益的衝突導致雙方的出現了根本性的分歧,但是,政治是用來幹什麼?政治家又是用來幹什麼的?
雙方都擁有‘極限施壓’的技巧——也許他們只掌握了這一種技巧,本該是一場雙贏的選擇,最後走向了兵戎相見。
運氣好,它恰好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地理位置好,四面都是大洋;
時間視窗好,歐洲列強都自顧不暇;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一場南北戰爭,倒也讓他給博出來了。換成了亞歐大陸上任何一個其它國家或者文明,出現這樣巨大的失誤都只能有一種結果,被分裂蠶食是唯一的命運。
南北戰爭並不是一場多麼高妙的博弈,無論是從軍事上還是從政治上都乏善可陳。美利堅的國民智慧此時並不高,真正地發展起來,還是要等到19世紀末期,出於對戰亂的恐慌,大量的移民開始湧入這裡之後的事情了。
——所以在此說一點題外話,以古鑑今,和平與穩定,才是國家強盛最有力的武器,比一百個英勇善戰的將軍都有用。不要覺得談判就意味著屈辱,和平就意味著妥協,恰恰相反,和平與穩定才是最讓敵人恐懼的武器。
——在結束南北戰爭30多年後的美利堅,此時早已經奠定了美洲第一強國的地位,世界第一的位置都為他預留了一半。可是此時的美利堅,在面對著自己的軍艦‘緬因號’都在自己的家門口被西班牙給炸沉了,總統威廉麥金利依然不動聲色地和西班牙談判——當年美國人曾經受過的屈辱,又何嘗少了?等到美利堅成為了世界第一,誰還記得當年這些丟臉的事情?
——當然話又得說回來,和平與穩定是武器,卻不能作為目的。不然一不小心來個滿江紅,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無論如何,美利堅到底是從19世紀這個瀰漫著鐵與血的時代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了人類文明的‘燈塔’。
而美利堅的民族氣質,就是從對印第安人的吊打中凝練出來的!
19世紀是美利堅的鍍金時代,卻也是印第安人的血淚時代。
只是,此時,自斑鳩來後,美利堅的民族氣質還未來得及形成,便遭遇了一點點挫折。反應在約翰戴維斯這史蒂夫這兩個人的身上,便是他們終於收斂了一點點驕傲的態度,開始打聽起河狸的底線來了!
偌大的白石城上上下下又是倒騰使館區,又是制定談判計劃,又是報紙連篇累牘的控訴渲染……都沒有讓這兩個美國人收起他們的傲慢。結果到了現在,讓兩個墨西哥人給輕描澹寫地給幹成了!
……
兩個墨西哥人當然並不是真正的墨西哥人!
在這些身上流淌著一半或者1/4白人血液的墨西哥人心中,北邊的印第安人是他們遠方的窮親戚,也是他們人生中揮之不去的汙點。
如果可以換血的話,他們恨不得將自己身上的印第安人血脈都給換一遍才好。
他們寧願在白人的槍口下求饒,也不可能呼喚自己的遠方窮親戚來救命。
在這個美墨戰爭將近尾聲的時刻,甚至有許多墨西哥人在心中隱隱期盼著——白人來了!白人來解救他們來了!白人來愛他們來了!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他們努力地學習白人,模彷白人,期待著和白人一樣治理自己的國家,甚至願意接受一個白人來做他們的皇帝——可是他們依然沒有成為白人。
他們像白人一樣奴役黑人,像白人一樣侵略更南邊的國家,說白人的語言,過白人的聖誕節,可是最後他們依然也沒能成為白人!
現在終於好了,白人主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