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克薩斯的這個戰場上,斑鳩一共佈置了四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是沿著格蘭德河,從北邊的桑德森一直到南邊的布朗斯維爾。有三萬印第安人以及奴隸軍團分佈在縱橫交錯的臭水溝裡,準備像螞蟥一樣沾在北上的美軍身體上。

奴隸士兵們算得上英勇無畏,畢竟對於他們來說,生與死其實都沒有什麼意義,誰俘虜了他們,誰就是他們的主人。

激勵與工資對於奴隸們來說,遠不如一根鞭子更有用。奴隸們會為了比別人少挨一頓鞭子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其中的佼佼者甚至進化出了‘感恩戴德’的技能。這種在後世被叫做‘斯德哥爾摩症’的東西,在此時被一群用蠟燭召喚神靈的巫術師們搶走了功勞。

斑鳩對此並不反對,還給巫術學院撥了一筆款子,巫術學院的院長‘繩索’信心膨脹到敢與天主教的德克薩斯牧區牧首爭奪信仰。

在十五美元的計劃中,格蘭德河防線也許並不能打敗北伐的聯邦軍隊,但至少可以拖延他們一個月的時間。

……

第二道防線,是從北面的阿拉莫到南邊的科帕奇,這也是十五美元親自率軍防守的重中之重。

如果說想要擊敗北伐的這一支美國軍隊,那就必須在這一條防線附近展開決戰。

南下的印第安人主力部隊有五萬人匯聚於此,其中至少有三萬,是在俄勒岡地區浴血奮戰許多年的印第安人老兵。

白石城這些年來囤積下的武器和彈藥,絕大部分都投入在了這一條防線上。

10萬名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的奴隸和人手,也絕大部分投入在這裡。縱橫交錯的壕溝,在其中某一些地區甚至形成了立體交叉的火力網。

尤其是在雨季來臨的時候,惡劣的地形和天氣,可以極大的抹平美軍的武器優勢,將雙方儘量拉扯到冷兵器戰爭的水平線上。

戰馬和大炮也許管用,但是得取決於使用的時間和地點。

……

第三道防線,由水車接管了煙男和鹽巴的山林部落之後整肅而成的。

除了一小部分來自於託納提烏軍團的精銳士兵之外,負責這一條防線的絕大多數都是從山林裡剛跑出來的‘赤腳部隊’。

要裝備沒裝備,要紀律沒紀律。

唯一值得稱道的是,對斑鳩堅定不移的擁護和盲信。沒有這一點覺悟,也到不了這裡。

他們是斑鳩的狂信徒,也是這一場戰爭中最堅決、最極端的力量。

他們的身後是咆孝的科羅拉多河,每個人都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一顆石頭上投進了河流裡,當做自己的墓碑已經被河水沖走了。

這支力量的意志很單純,任務卻是相當複雜——有來自正義會的‘督戰隊’,有來自山林部落的‘保王黨’,還有陸陸續續正從北面趕來的‘志願軍’……

但是對於坐鎮的水車而言,統統都是預備隊。

……

第四道防線,是指揮部所在的布拉索斯河。北面的喬克託城由斑鳩親自駐守,南邊的休斯頓是德克薩斯共和國的大本營。

這一條防線,與其說是防守西面的美軍,倒不如說是意在防守東面。

不管白石城的參謀團如何判定,在本年之內,東邊不會有美軍過來,但是斑鳩卻不可能因此而放棄了對東線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