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挑戰Q值50的發展之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豈不是說星龍六號裝置在效能上大大超越了ITER專案嗎。
更重要的是說彷星器裝置在整體效能上是要超越環形託卡馬克裝置的嗎。
這點可以說最致命性。
效能不行可以除錯追趕。
未來未必沒有機會。
但現在就怕路線錯了。
如果路線錯了就不是追趕的問題了。
是要推到重來。
這對已經開始建設的ITER專案絕對是致命的打擊。
當然,星龍六號的成功也給全球的彷星器聚變領域,打了一針強心劑,尤其是歐系聯盟的X7裝置。
其實自從X7裝置建成以後實驗資料一直不太理想。
後期雖然進行了多方修改,但總是不盡如人意,經費也逐漸有點捉襟見肘。
但星龍六號的橫空出世再次彷星器裝置打了雞血。
X7裝置的所在國也決定加大對彷星器的投資。
也爭取早點達到和星龍六號媲美的成績。
不管怎麼樣。
國際核聚變領域再次興起了彷星器熱。
曾經有的裝置再次獲得了國家投資。
沒有彷星器的國家也紛紛投建了自己的彷星器專案。
整個彷星器領域也是一時之間如火如荼。
……
上級官家單位當然對星龍六號的出現最為關心。
韓副代表也親自過來參觀。
自然也是對蘇翰以及其團隊大家表揚。
同時也詢問蘇翰打算什麼時候建設實驗性聚變堆。
畢竟實驗始終是實驗。
核聚變的關鍵是發電。
不過蘇翰卻表示技術還未成熟。
暫時沒有建設聚變堆的想法。
韓副代表聞言也不好說什麼。
只是表示國家會全力支援龍翰科技。
讓蘇翰有什麼需要儘管提。
……
不過現在擺在蘇翰面前的難題就是下一步該怎麼辦了。
現在基本上該走的路線他都已經走過了。
時間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
自己能否在四年多之內完成Q值達到50以上的核聚變裝置。
這才是關鍵。
蘇翰道:“神龍!你說如果咱們把星龍六號裝置繼續升級迭代,又或者製造一臺更大的裝置,有沒有可能把Q值提升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