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翰科技隨即官宣了這件事情。

訊息再次引爆全球科技界。

雖然龍翰科技的一二三四號聚變裝置已經多次打破Q值的世界紀錄。

但Q值5.3的成績也是高到了難以想象。

這豈不是說靶龍五號裝置整體效能已經超越了ITER的最小設計值了嗎。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全球核聚變領域一時之間又有一條技術路線登頂。

只不過大多數國家在磁化靶領域並沒有什麼成績。

想要研究只怕也要從零開始才行。

國際上不少領域內的專家都想來龍翰科技參觀他們的靶龍五號裝置。

不過再次被蘇翰以技術還不成熟給拒絕。

無奈國際上對龍翰科技提供的實驗資料懷疑的論調再次甚囂塵上。

不過蘇翰根本不在乎別人怎麼想。

自己手上任何一臺核聚變裝置都凝聚了自己的心血。

怎麼可能輕易的然別人看。

……

六月。

龍之眼衛星經過了幾個月的木星軌道飛行。

再次進行了軌道轉移。

再次減速後進入了木衛二環繞軌道。

這顆神秘的衛星也第一次在被蘇翰近距離的觀察到。

由於木衛二的表面積被冰層覆蓋。

光線的折射率非常高。

近距離觀察一些細節也是分的明顯。

木衛二的表面有明顯的地質活動跡象。

主要是因為地質活動會消除木衛二早期的隕石撞擊痕跡。

所以木衛二不同於太陽系其他衛星。

沒有明顯的隕石撞擊坑痕跡。

木衛二在木星引力的擠壓下又經常有水蒸氣從冰層下噴湧而出。

所以木衛二上有大量的冰刺立於冰層之上。

這種冰刺動輒幾十米。

這就為龍之眼上攜帶的飛龍登入器的降落增加了難度。

不過現在考慮這些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