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聯邦官家單位當然也是進退兩難。

再建一個工廠雖然能解決更多的就業問題。

但問題是工廠的產權是龍翰汽車的,賺到的利潤絕大多數也被龍翰汽車給拿走了。

這是米聯邦不想看到的結果。

但問題是國內現在對龍翰汽車的需求量還這麼大。

這個時候米聯邦最大的車企找到了官家單位提出想要和龍翰科技辦合資辦廠的想法。

因為他們公司現在的汽車產量下降的很厲害。

不管他們承認不承認也必須承認現在龍翰汽車已經是全球最先進的汽車了。

如果能和龍翰汽車來合作,那麼就可以讓他們的汽車企業繼續生存下去,不然破產倒閉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關鍵是就算沒有龍翰汽車,歐系聯盟和長島國的汽車也會進入米聯邦的市場。

如果本國車企不能接著這個機會翻身。

只怕最後只有破產倒閉的結局。

米聯邦官家單位當然也知道這個結果。

如果能龍翰汽車的產能轉移到國內的汽車工廠身上那麼就業率就可以保證。

更重要的是企業也不至於破產。

這些年來米聯邦給僅有的國產汽車補貼,已經的都麻木了,自然希望他們能轉為盈利,停止官家單位的補貼。

合資企業雖然利潤低一點。

但能學點技術也行。

現在全球雖然都在瘋狂發展電動汽車。

但說到技術還是龍翰汽車一家獨大。

想要學到技術最好的合作方當然是龍翰汽車了。

考慮再三。

米聯邦同意了國內車企的建議。

國內車企當然非常高興了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龍翰科技談合作。

蘇翰也知道。

當一個國家技術明顯落後的時候。

最好的辦法就是合作。

建設全新生產廠先別人人家能不能批准。

就算批准後期各種審批也是非常的麻煩。

更重要的是想要達到產能還需要很長時間。

如果和一些產能已經成熟的工廠合作。

那麼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把產能最大化。

似乎這樣更加的划算。

更重要的是在米聯邦生產的合資車就屬於米聯邦的品牌了。

歐系聯盟也好,長島國也好,就沒有辦法給自己使絆子了。

畢竟這些汽車是米聯邦生產出來的。

如果再不讓賣也米聯邦也不能同意。

更重要的是合作的話自動駕駛的問題也將不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