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考驗(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元璋氣的直接起身,走到劉伯溫面前,兩手叉腰,指著劉伯溫大聲質問。
“現在大明的稅收主要來源是農稅,商稅所佔比例極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你告訴我,提高商稅有何意義?”
劉伯溫能聽得出,朱元璋言語中充滿了憤怒。
見朱元璋沒有繼續說,劉伯溫這才開始陳述。
“陛下息怒,且聽微臣細說。”
“建國之初,陛下為了休養生息,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大力發展農業,自然以農稅為主。”
“而限制商業的政策,也是陛下為了控制商人。”
“畢竟,商人流動性太大,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
“微臣之所以會提出此計策,全是因為按照楊先生所說觀點,宗室制度將帶來的結果,是財政壓力。”
“所以,微臣想到,透過提高稅收從而提升收入。”
“而農稅不能再提升,否則,百姓必然壓力巨大,結果還是一樣。”
“另外,微臣考慮到,商人做生意,向來是以小博大,甚至是白手起家。”
“如果能放開貿易限制,商人一定會為了巨大利益,願意繳更多的稅。”
劉伯溫說到這裡,稍稍停頓了一下。
他知道,朱元璋是農民出生,重農輕商的思想深入骨子裡。
想要說服他,還需要配合合適的方式方法。
朱元璋聽到這裡後,臉色微微有些緩解,他發現劉伯溫並沒有糊弄自己,也有些道理。
見朱元璋沒有責備自己,劉伯溫才繼續說下去。
“微臣當然明白,立國之本是農業,我也提倡大力發展農業,保障百姓生活。”
“陛下平定天下時,靠的三大政策中也有廣積糧這一條,因此,我並未有僭越之意。”
劉伯溫知道,自己首先要打消朱元璋內心對自己的猜疑。
然後,他又搬出楊雲,“經過跟楊先生的學學習,我發現,現在可以開始發展商業了。”
“根據楊先生的講課內容,宗室問題關鍵在於宗室不交稅。”
“所以,這一部分稅收,可以透過發展商業,由商稅來彌補。”
“即使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差額也會比原本要少。”
“而差額多少,也可以決定商稅的比列和商業的發展規模。”
劉伯溫說道這裡,看了一眼朱元璋,頗為擔憂的說道。
“否則商人獲利後,餘錢太多,就會有更多的錢財賄賂官員,加劇貪汙腐敗之風。”
“商人獲利並沒有農民那般辛苦,他們手裡有了銀錢,自然想去買地,買地後,奸詐的商人本性,導致他們又不想繳稅。”
“於是,他們就會選擇參加科考,可他們不少人並沒有真才實學,所以就會花重金賄賂官員。”
“而提升商稅,不僅可以增加朝廷收入,也可以有效避免貪汙腐敗的發生。”
“商稅一旦提高,商人原本拿到手的銀錢也會減少,他們為了能達到之前的收入,只有繼續做生意。”
劉伯溫知道,懲處貪官汙吏,一直是朱元璋最重視的問題,所以,他將商稅與貪官結合起來。
朱元璋確實震驚,沒想到,商稅竟可以解決自己最痛恨的貪汙問題。
沒等他細想,劉伯溫又繼續說,“這樣一來,百姓的繳稅壓力,也可以得到緩解。”
“而商稅也不必一蹴而就,可以逐漸增加,如同溫水煮青蛙,讓商人不知不覺間接受。”
說完,劉伯溫又鞠躬向朱元璋示意。
朱元璋看起來表情淡定,其實內心洶湧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