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嘆了口氣,看著朱標說道。

“現在你應該也能想到,為什麼我會重視宗室,不光有親情成分。”

“更重要的一點,正是我當初設定宗室制度的原意。”

“楊先生這一點也沒有說錯,我確實在建國之初,為了讓後世皇權穩固,才設定宗室制度。”

“宗室說白了,就是我們朱家人,大家同宗同姓,自然一條心。”

“我向來,最相信的只有宗室,只有自家人。”

“我希望大明可以昌盛下去,這份重責,任何一個朝臣都無法承擔。”

“最衷心的臣子也無法保證,自己的後世子孫可以如他一般,心無旁騖的輔佐皇帝。”

“人心難測,並且,皇權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我如此厚待宗室,就是為了凝聚整個朱家人。”

“一個人的強大還不夠,必須要一個家族的強大,這才是真正恐怖的存在。”

“整個朱家都兵強馬壯,自然不需要依靠外來人的幫助,就可以獨挑大樑。”

“也不用忌憚某一個外人的強大。”

“相對於宗親而言,大臣終究只是些沒有關係的外人。”

“他們更在意的是好處,是利益。”

“並且,即使給夠了好處,也看不見對方的真心。”

“以前的朝代中也不乏外戚謀朝篡位者。”

“外人,永遠只能收服他的人,收服不了他的心,因此,該使用鐵血手腕時,就要用!”

他說到這裡時,意味深長的看了看朱標一眼。

“可是宗室不一樣,原本就有血緣關係的一群人,若是再得到些好處,一定會加凝聚在一起。”

“這樣說好了,如果大明滅亡,大臣們可以換個皇帝繼續拜。”

“可是,宗室卻辦不到,他們最後的結局一定是會被消滅。”

“株連九族就可以最好的說明這一點,這也是所有宗室都明白的道理。”

“楊先生不也認可,說我們大明宗室的福利,是歷史上最好的。”

“我就是以此籠絡人心,凝聚宗親。”

“只有如此,當皇帝有難時,各路藩王宗親即使有猶豫,都會在一番權衡之後,做出保皇之舉。”

“因為,藩王宗親會考慮到,如果趁機起事,利益並不大,他們在外可以做個閒散的藩王,就連皇帝也比不上。”

“我就是想讓他們,思想上懈怠,卻手握保皇的資本。”

“這才是我設定宗室制度的最終意義所在。”

“想達到這個目的,不厚待宗室,是無法實現的。”

“可我最後還是算漏了一點,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點……”

朱元璋沒有說下去,但是朱標完全明白。

他此刻內心還在驚歎,朱元璋的佈局,竟然如此深遠。

朱標不由得感到自愧不如。

朱元璋稍稍停頓了一下,感慨的說道,“我只想著,後世子孫有可能苛待宗室,因此定下特權,讓後世必須遵照執行。”

“雖然我考慮的是千秋萬代之後,如何長久的穩固皇權。”

“可是,最後,還是導致大明的落寞。”

朱標這時也明白,朱元璋跟自己細緻分析這些,背後的原因所在。

他臉色有些糾結,回想自己的計策,只是治標之法。

“爹,兒子的辦法,確實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