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放棄統治權?(第1/3頁)
章節報錯
知子莫若父,他們的心思,自然瞞不過朱元璋。
他看到皇子們眼神亂瞟,就猜到了。
竟然在自己面前玩心思,真是自不量力!
其實,朱元璋知道,解決宗室問題,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
但是,他真要這麼做的話,是既心痛又糾結。
心痛的是,畢竟是自己的宗親,靠邊的親戚況且不說。
單說,自己的兄弟子侄,手心手背都是肉。
自己提出任何舉措,都愧對他們。
雖然,身為帝王,要以國家為重,但他也牽掛宗親。
他知道,不管是臣子,還是皇子,但凡有提出舉措之人,一定會落人話柄。
但是,他依然很失望。
滿朝文武,一眾皇子,竟然沒一個人能提出個措施來找楊雲討論。
朱元璋原本是想聽到的是,有哪位臣子,或者哪位皇子,能主動跟楊雲討論。
在他們一來二去的討論中,給自己一個確定的方向。
相比於群臣,他更期望可以看到,有皇子能帶頭。
畢竟,事關宗親問題,皇子出面更妥當,不用有過多顧忌。
因為,身為皇子,自然也屬於宗室之列。
朱元璋很期待,有誰可以做出表率之舉。
他平常可沒少教導自己的兒子們,百姓的問題是絕對不能忽視的,更要重視。
只有讓百姓安居樂業,大明才能長治久安!
所以治國之本,就是百姓。
這一點,並不僅僅是紙上談兵,現在就是一個檢驗的最佳時機。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他親自提出來,確實有些下不來手。
不要看朱元璋懲治貪官汙吏時,雷厲風行,出手果斷。
但是,輪到自己的宗親,他也展現出鐵漢柔情的一面。
這些心思,朱元璋是不可能說出來的。
帝王心,深似海。
這是絕對沒說錯的!
如果帝王喜形於色,毫無城府,他的皇位絕對是坐不久的。
朱元璋自然是,深諳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