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葉梓欣和江子辰“姐弟和睦”的畫面,葉向陽彷彿在小外甥江子辰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

歷史像車輪一樣轉動不已滾滾前進,而有些因果輪迴,卻始終不變。

自己曾經吃過的“苦”,總要有人也體驗一下。

也挺好。

吾道不孤矣。

短短的時間內,葉向陽從一開始對小外甥的同情,轉為了慰藉。

很快,葉向陽從房間裡出來。

大伯葉照武一家還沒走,江琴在客廳陪著他們說家常。

主要都是大伯母李秀芬在說,大伯葉照武和堂哥葉文斌基本沒怎麼開口,而江琴也是如此的,偶爾給個回應。

其實葉向陽很清楚,江琴並不喜歡這些家長裡短和雞毛蒜皮的事情,只不過出於對待客人的禮貌,不好晾著他們。

葉向陽坐下來聽了會,發現都是很乏味的話題,而且大伯母明顯是沒話找話,顯然有話想說,但又一直遲遲進入不了正題。

兩家的關係,到底還是有些疏離。

江琴雖然一直禮貌回應,但對他們始終保持著一種距離感,沒有親戚間那種親近熟絡的感覺。

葉向陽已經離世多年的父親葉照文,和大伯葉照武是親兄弟,從血緣的關係上來說,兩家其實可以說是一家人,屬於關係最近的親戚。

甚至說親人也不為過。

然而這麼些年,兩家一直維持著不親不疏的關係,雖然沒斷了往來,但這幾年也只有過年見上那麼一兩次。

原因其實有很多。

葉向陽父親在他們很小的時候離世這件事,自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當初葉照文出了事故,江琴為了湊手術費而四處借錢,不少同事和親戚或多或少都給了些幫助,而作為親大哥的葉照武卻找藉口推脫。

可笑的是,當時他們有錢蓋新房,卻沒有錢借給自己的弟弟治病。

作為親哥哥的葉照武當時提了箱牛奶上門探望,便算盡了兄弟情誼。

雖然後來江琴湊夠了錢,並且完成了手術,可惜葉照文沒多久還是走了。

都說借錢是情分,不借是本分,江琴並沒有因此而產生怨恨,但兩家的隔閡終究還是埋下了。

那時,因為葉向陽的爺爺把自己的大部分積蓄拿出來,給二兒子葉照文治病這件事,作為大哥和大嫂的葉照武和李秀芬還頗有怨言。

即便後來江琴陸續把那些錢還給了老爺子,大伯母也沒少在背後嚼舌根。

又因為江琴的工作在市裡,原本屬於他們的房間並不常住,結果被葉照武一家拿來堆放雜物,後來甚至連住人都是個問題,每次回去都得自己整理半天。

再者。

同樣因為工作的原因,江琴只能偶爾在節假日或週末的時候回老家,後來葉向陽的爺爺病重時,葉照文已經不在,而葉柔和葉向陽還在上學,作為兒媳的江琴一直兩地奔波,出錢出力。

到了大伯母李秀芬嘴裡,就成了只顧在大城市享福,不顧老爺子安危,偏偏老爺子又偏心,所有麻煩的事情都攤到了他們頭上。

最後老爺子走了,留下不多的遺產,還是大伯一家拿了大頭,因為江琴的不計較,兩家並沒有反目成仇。

不爭,是因為江琴不想把心思花在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上,也是作為一名老師的修養,不想鬧得太僵。

不值得。

江琴不像葉照武一家眼窩子淺,只顧眼前利益。

但從這之後,兩家原本就不多的所謂親情,就更澹了。

要不是因為葉柔和葉向陽,再加上老家還有些其他親戚的香火情,恐怕江琴早就和他們斷了往來。

至於葉柔和葉向陽,還有葉文斌這些小輩間的糾葛,打打鬧鬧的,其實也不算什麼。

不過因為上一輩的事情,再加上接觸越來越少,平時幾乎沒有什麼聯絡。

說得現實一點,就是帶著血緣關係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