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

在葉向陽運營的那個報社賬號最新下面,有一條評論引起了。

【兄弟們,你們猜我發現了什麼?快去江城早報的官方號看看,我有一個重大發現……】

【我擦咧,葉哥報道的那個「倒黴蛋」,竟然也是個記者?】

【這可太有意思了哈哈哈,笑死我了】

【笑死!我真的是被對方的操作給秀到了】

【不過這不科學,為什麼葉哥沒把這個情況給透露出來?】

【你們說,那個被騙的記者,會不會是葉哥本人?】

【不可能,什麼樣的騙子能騙得到葉哥啊?】

【也不好說……】

……

也沒多久,透過葉向陽和狄健發在網上的新聞報道,很快就有網友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主要兩個人報道的都是同一個事件,而且內容基本相差無幾。

唯一有出入的,也就在那個和騙子鬥智鬥勇結果卻反被騙的那個受害人身份上。

多了一個記者的職業資訊標籤,很容易就讓人產生興趣和好奇。

有了好奇,自然就讓人想要挖掘出更多的東西。

網友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很快就把目標鎖定到了葉向陽的身上。

不一定是惡意,大多數網友只是當做一個趣聞,單純想要知道那個「倒黴蛋」是誰而已。

想要「同情同情」他。

葉向陽並不知道這些,不過卻看到了報社同事群在瘋狂討論這件事,並且在猜測那個倒黴蛋是誰。

其實不止是他們,包括整個江城的同行,都在這個。

主要是好不容易出個「大樂子」。

同行八卦的一種。

不管是男的女的,都很難不感興趣。

最讓葉向陽無語的是,現在大部分人猜測的方向,都指向了他。

就很冤枉。

【不會吧不會吧,真的是小葉?】

【我感覺是,按照我的分析,除了他,應該沒別人了】

【大家也別猜來猜去的,直接把他@出來不就好了嗎?讓小葉自己說】

【這不好吧,萬一真是的話,小葉剛被騙一萬多,心裡肯定不好受,我們這不是在給人添堵嗎?】

【也對,大家別討論了,都散了散了】

【就算真是小葉,平時他對大家怎麼樣心裡都清楚吧?不能做這種讓人寒心事】

【不能什麼瓜都吃,我來發個紅包,咱們聊點別的,別讓葉哥看到這些】

【[紅包]】

【我也來發一個】

【[紅包]】

……

看著同事群裡的聊天內容,葉向陽既是暖心,又有點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