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願意做個採訪嗎?”

“採訪?我嗎?”

“對,針對這次的事情,我打算做個影片,想加入一些採訪的內容……”

“好啊,這好啊!不行,我得先回去換身衣服去,小葉你等等我。”

“……”

來不及挽留,張大爺在瞭解到葉向陽的想法之後,迫不及待地就跑回了家。

目送張大爺離開,葉向陽徵求了蔡春紅的同意,然後讓她以社群人員的身份接受了採訪。

接下來。

葉向陽又在小區居民群裡問了一下,看有沒有願意被採訪的。

願意的話,就私下聯絡他。

遇上這樣的事情,作為受害者的他們,心裡肯定是很不舒服的,葉向陽也不好一個一個找上門問,只能透過這樣的方式,讓願意的人主動站出來。

這是一波雙向選擇。

在提高效率和節省時間的同時,也能夠避免打擾那些不願意提及這次事件的受騙者。

結果找葉向陽的還不少。

除了老人以外,還有一些他們的子女。

很多老人其實都是自己住的,而他們的兒子女兒,大部分有條件的都在外面另外買了房子,偶爾節假日才回來看看。

其實這樣已經非常好了,比起那些留在外地或者在大城市打拼的,可能一年才回那麼一兩次。

不一定是不孝順。

都是為了工作,更是為了生活。

就像葉向陽剛畢業那一陣子,經常忙得連家都回不了。

參加過工作後,就比較容易理解這些。

對於這次的事情,一些年輕人的心裡其實是有點意見的,畢竟誰家也不想遇到這種事情。

但說起來,這次的情況比較特殊,責任還真不全在老人身上。

這一次的詐騙事件,還真跟以往常見的那些有點不太一樣,所以葉向陽更想把這期內容給做好。

小區裡的採訪,一直到中午一點多才結束。

回到家。

葉向陽吃了些江琴特地給他留好的午飯,然後就回房間繼續工作了。

材料還挺多的,葉向陽直接按照自己的思路整了了下,便開始了下一步。

“大家好,這裡是江城晚報社會觀察,我是記者葉向陽,這次……”

開啟錄音筆,葉向陽開始錄著這次影片需要的旁白,先從最熟悉的開場白開始。

全部錄製好後,接下來就是影片的剪輯和製作。

先用開場的旁白將這次事件引出來,然後透過圖片、錄音和影片等豐富的形式,利用倒敘的結構先把警方的行動成果和李朝祥一干人等的下場給出來,再對李朝祥和張大民收購小藥廠成立公司並且製假,以及如何以欺詐的推銷方式向老人實行詐騙這兩段過程進行揭秘。

影片到這,基本把以張大民和李朝祥為主謀的犯罪團伙的犯罪過程還原了出來。

緊接著。

就是整個事件被發現的緣起,也就是揭開這波犯罪團伙的序幕。

這就又回到了張大爺身上。

從張大爺“智鬥”犯罪分子,然後報警反倒被對方逃過一劫,接下來就交易糾紛進行協商、維權到發現對方保健品存在問題……這一系列的過程,處處充滿了戲劇性。

這個是非常有必要報道出來的。

本來一開始的新聞應該是類似“張大爺智鬥詐騙犯”這類的,不過經過反轉又反轉之後,事件不斷升級,最終再回到原點的時候,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