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春晚小品劇本《你好,李煥英》(第1/4頁)
章節報錯
下午的時候,閆嵐正在和團隊討論小品《父母的故事》的問題。
其實,他們團隊已經排練這個小品一個月了,期間修修改改,但一直沒有達到滿意的效果。
小品屬於語言類節目。
語言類節目,第一個關鍵點就是抖包袱。
有個詞叫“包袱不響”,意思就是臺上的演員抖了包袱,但是觀眾沒有反應,這就算是演砸了。
這個小品團隊的演員都是軍藝,或者國家話劇院出身,所以基本功紮實。
小品裡設定的包袱,基本都能響。
不過,小品和響聲不太一樣。
響聲就是純粹的一個包袱接一個包袱,抖完就結束了,也不需要深化主題。
小品則不一樣,如果一個小品只是段子合集,那麼這個小品很難成為優秀作品,也很難上春晚。
所以,春晚的小品,卷就卷在深化主題方面。
講得通俗一點,就是扇情。
而且要扇得自然,扇得順理成章。
強行扇情,也會讓觀眾感覺尬。
現在閆嵐團隊的這個小品《父母的故事》,問題就處在扇情部分。
這也是一個小品,最困難的地方。
方醒看完閆嵐團隊的《父母的故事》之後,感覺這個本子,確實是差點東西。
就是想要深化主題方面,很難把握。
要麼就是用力不夠,觀眾無法共鳴,要麼就是用力過勐,觀眾感覺尬了。
……
閆嵐、導演何榮敞,和小品團隊成員,正在討論再次修改本子的時候。
響起了手機的鈴聲。
閆嵐從作為的包裡翻出手機,發現是方醒的資訊。
滑開來一看,是一個文字檔案。
她不知道這是幹什麼的,正準備開啟來看,方醒緊跟著發了一條資訊過來。
方醒:寫了一個本子,閆老師幫忙看一看,給點意見。
閆嵐原本正在和團隊討論小品劇本,而且明天就要聯排了,時間非常緊。
不過,她還是點開了文字,打算看一看,看能不能給點意見。
原本,她並不覺得方醒發過來的本子會有什麼特殊之處。
畢竟方醒是一個歌手,即便學過一點音樂劇,但和小品、話劇等語言類節目,距離太遠了。
只是,當她點開文字看第一頁的時候,事情就不在她的掌控中了。
她看完第一段的時候,感覺這個本子,和她們的小品《父母的故事》主題有點像。
於是產生了好奇心,繼續往下看。
當看完第一頁的時候,她甚至在腦海中,已經自動想象出了這本子裡的很多包袱,甚至能夠預感到觀眾的反應。
這本子開頭的幾個包袱,都很硬,即便只是在腦海裡想象,也覺得肯定能響。
看完第一頁之後,她開始入迷了,手指滑動,趕緊往下翻。
而這個時候,小品團隊的成員還在討論劇本的修改問題。
團隊正在討論,閆嵐卻在看著手機入迷。
何榮敞忍不住問道:“閆嵐,是有急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