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鷹獎,是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辦的電視類獎項,創辦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年舉辦一次,後來改成兩年一屆。

由於這個獎項是國家部門創辦的,所以獎項的含金量和權威性都很高。

自從改成兩年一屆之後,飛鷹獎的獲獎難度就更高了。

宋儷很早就拿到了金駿眉將和劍蘭獎的最佳女演員獎,唯獨缺少飛鷹獎的最佳女演員。

作為雙料視後,宋儷在電視劇領域的國民度,已經是最高的那一檔。

宋儷也很愛惜羽毛,接劇本很謹慎,有時候三四年才拍一部戲。

跟她搭戲的男演員,都會紅得很快。

《當時明月》就是宋儷用來衝擊飛鷹獎的。

時間來到三月末。

飛鷹獎正式公佈獎項入圍名單,和八卦新聞預測的一樣。

宋儷憑藉《當時明月》,果然入圍了飛鷹獎最佳女演員。

除此之外。

《當時明月》還入圍了包括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最佳導演在內的五個重要獎項。

只看提名的話,《當時明月》幾乎包攬了大部分的重要獎項,當之無愧的最大贏家。

當然,提名和獲獎,是兩回事。

事實上,宋儷已經兩度提名飛鷹獎最佳女演員,但最後都是陪跑的。

這也讓飛鷹獎成了宋儷的執念。

而今年提名飛鷹獎最佳女演員的另外三人,也都是實力派,競爭依舊很大。

……

儷景文化公司總部。

這是宋儷的公司,前身是她的個人工作室,後來發展成為公司。

公司旗下也會籤一兩個有潛力的演員,但公司的主要工作,還是圍繞宋儷的個人演藝事業開展。

由於宋儷這一次是第三次入圍飛鷹獎最佳女演員,如果這次再不拿獎,那可就成了千年陪跑了。

所以,在飛鷹獎公佈提名名單之後,儷景文化上下都忙活了起來,開會討論接下來的宣傳活動。

由於飛鷹獎是國家部門創辦的獎項,不像某些國外獎項,存在遊說評委的情況。

當然,外部影響肯定還是能稍微影響結果。

如果在評獎期間,某個演員出了負面新聞,那麼獎項基本就不用想了。

相反,如果某個演員在評獎期間,有正面新聞,並且正好被評委看到了,評委對演員的評價變高,也是有可能影響評選結果的。

這也是很多演員,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的原因。

宋儷就很熱衷參加公益活動,還是一家公益慈善基金會的形象大使。

“恭喜儷姐,入圍飛鷹獎了。”

儷景文化工作會議上,經紀人滿臉笑容的恭維一句。

宋儷穿著月白色西裝,性感的鎖骨微微突顯,擺擺手說道:“別又是陪跑才好。”

經紀人一副信心滿滿的表情:“不可能,這次入圍五個重要獎項。而且,儷姐都第三次入圍了,怎麼也該拿獎了。

“不僅儷姐要拿獎,《當時明月》肯定會橫掃飛鷹獎。”

如果只看提名名單的話,確實滿螢幕都是《當時明月》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