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第一天的點映結束之後,影評人和觀眾的反饋好得出奇。

這使得網友對這部動畫電影更加好奇。

有的網友覺得影評都在誇,像是片方買的通稿。

各大網路平臺上,有人罵,有人反駁。

各種爭論,難辨真假。

無論影評是買的,還是影評人的真實評價。

《千與千尋》點映第一天口碑出來了,無論水分有多少,總歸還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好奇心。

因此,越來越多的網友、粉絲,想要搶購點映場的票,先睹為快。

可是每天的點映就那麼幾場,電影票數量很少,除非和方舟文化、企鵝影業有合作,否則票很難搶。

第二天的點映,同樣是座無虛席。

點映結束後,觀眾反饋同樣很好。

越來越多的網友,在微博、豆芽網都平臺上,曬自己的電影票,然後對電影進行評價。

曬電影票寫影評,已經是慣例。

因為親自看過電影,再評論,才更有說服力。

因此,很多喜歡寫影評的網友,看完的第一件事就是曬電影票,然後開始誇讚這部電影。

隨著看過點映的觀眾越來越多,相關的影評也越來越多。

由於還沒有正式上映,所以豆芽網上,《千與千尋》的頁面評分還沒有顯示。

這是豆芽網的規則,目的是避免電影在上映前,就被惡意刷低分。

雖然不顯示評分,但《千與千尋》頁面下影評、短評、討論都是顯示的。

這些影評、討論裡,大部分都覺得《千與千尋》好看。

偶爾也會有一兩個不知道什麼成分的粉絲,狂噴《千與千尋》。

每當這個時候,網友都會讓噴子曬電影票。

甚至還有看過點映的網友,直接曬電影票和噴子對線。

隨著《千與千尋》的點映開啟,斷斷續續的上熱搜,熱度越來越高。

而且,看過點映的觀眾,都忍不住在朋友圈裡發《千與千尋》的話題。

畢竟點映票那麼難買,提前看了點映,怎麼也得顯擺一下。

點映的口碑開始口口相傳,普遍的評價都是好看,值得看,值得帶孩子看。

口碑起來之後,越來越多的網友難耐心中的好奇,搶不到點映票的,就開始期盼十一長假快點到來。

……

除了《千與千尋》之外,準備十一檔上映的電影,也有兩部開始點映。

正式上映前,提前一兩個星期點映,都是常規操作。

影片質量高的話,點映對正式上映時的排片有很大幫助。

這一次的十一檔競爭非常激烈。

有希望爭奪十一檔票房冠軍的種子選手就有三部。

其中最熱門的電影是一部叫做《戰神傳》的大製作,演員都是國內當紅大咖。

其次,還有一部懸疑喜劇《搖滾探桉2》,導演、編劇都是有過十億票房作品的實力派。

三號種子選手,則是一部武俠電影《俠之大者》,同樣很有競爭力。

三部電影裡面,《搖滾探桉2》和《俠之大者》都進行了小規模點映。

經過幾天的點映,初期口碑也出來了,有覺得好的,也有覺得一般的。

總體評價都在及格線以上,但沒有《千與千尋》那樣一邊倒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