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千與千尋》製作完成,尋找院線上映渠道(第1/4頁)
章節報錯
《千與千尋》的製作已經基本完成。
方醒已經看過初剪版,整體效果還是很滿意的。
初剪版總時長150分鐘,這個時長在院線上映的電影裡,稍微有點長了。
不過,初剪版長一點是很正常的。
方醒另外聘請了擅長動畫電影剪輯的團隊,再剪一次,要求把片子剪到120分鐘左右。
現在的院線電影,為了節奏緊湊,通常會把時長控制在90分鐘。
不過,120分鐘的電影,也不算太長。
對《千與千尋》這部電影來說,是比較合適的時長,加上片頭片尾大概125分鐘左右。
兩個小時的時長,不會讓觀眾覺得太過拖沓,又不會太緊。
等最終剪輯版出來之後,就要開始準備上映了。
方醒計劃是10.1長假檔期上映,所以在剪輯期間,就需要尋求上映渠道。
院線電影行業,有一套標準流程。
通常,一部電影從製作到上映,需要三個環節。
出品、製片、發行。
方舟文化是《千與千尋》的出品方,梁鯨工作室是製片方。
目前,方舟文化還沒有拿到“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還不能發行電影,需要另外找擁有發行許可證的公司合作。
事實上,就算方舟文化有電影發行許可證,但沒有院線、宣傳、地推的資源和渠道,還是需要找影視公司來合作發行。
電影院線行業的水很深。
方舟文化還遠沒有達到能夠單獨發行電影的實力。
因為電影發行的工作沒那麼簡單。
發行方要對電影進行複製,寄給全國各家影院,申請金鑰、排檔期。
除此之外,還要做宣傳、購買廣告。
全國各大城市影城裡的電影海報、立牌,都是需要有人去安排,這些都是發行方的工作。
因此,以方舟文化的規模,根本不可能覆蓋全國那麼多城市。
除此之外,在電影上映期間,還要派人去到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盯排場、做監票等等。
這些工作只能專門的發行公司做,一般製片公司根本做不了。
因此,《千與千尋》想要院線上映,就得找發行公司合作。
發行公司的實力越強,電影可以得到的宣傳資源也就越多,地推、廣告位這些都需要發行公司去爭取。
當然,實力越強的發行公司,肯定會要求更多的電影分賬。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得到更多的發行資源,就需要付出更多的錢。
方舟文化已經有兩部爆款電視劇,但並沒有在大熒幕上獲得過成績。
因此,在電影行業,方舟文化其實相當於要從零開始。
當然,先後出了《武林外傳》和《開端》,方醒在影視方面,已經算是有些人脈。
至少不會兩眼一抹黑,直接抓瞎。
而且,先前就有很多影視公司主動詢問方舟文化有沒有新的專案。
《千與千尋》其實已經制作了兩年多,不算新專案了,但馬上要發行,需要一個發行公司來合作。
因此,在《千與千尋》進行最後剪輯的時候,方醒就安排公司宣發部門,和業內的影視公司接觸,尋找合作的可能。
方舟文化靠著兩部爆款電視劇,已經讓很多影視公司記住了這個名字。
因此,很多影視公司都願意接觸,但聽到是電影專案,而且是動畫電影,就沒有那麼積極。
如果方醒這次拍的是電視劇,會有很多影視公司搶著想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