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方舟文化從來沒有製作過真人電影,因此喬英紅聽到方醒要要進軍大熒幕,內心既興奮又擔憂。

興奮的是方醒終於要回歸了,這個不斷創造奇蹟的男人,又要開始了。

擔憂的是,電影和電視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

從藝術成就、專業認可度方面來說,電影要高於電視劇。

這一點是客觀存在的。

很多電視劇演員,其實是沒有能力演電影的。

電影從導演到演員,再到服化道、武術指導等各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特別是演員,對演技的要求遠高於電視劇。

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原因就在於大熒幕是真的大。

即便不是巨幕,一般的電影熒幕,那也會佔滿一面牆。

這麼大的熒幕,當鏡頭給演員特寫的時候,演員的整張臉都會出現在熒幕上,放大數十倍。

這也導致電影演員臉上的表情,也會被放大。

很多用來演電視劇的表演方式,上了大熒幕,缺點會暴露無遺。

在電視劇裡,演員通常可以做一些相對比較大的表情,喜怒哀樂可以放得很開。

因為電視螢幕小,需要做大表情,觀眾才能看得清楚。

然而,上了大熒幕,就不一樣了。

由於電影熒幕大,演員做大表情,很容易讓觀眾出戏。

這也是電影演員,需要掌握微表情表演的原因。

電影演員在大熒幕上,只需要做一些微表情的變化,就可以讓觀眾看到、感受到。

因此,微表情表演,就是大熒幕的敲門磚。

不過,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流量明星闖大熒幕,導致電影行業也有些稂莠不齊。

只不過,大部分的流量明星,在大熒幕都失敗了。

真正能夠成功的,也是大浪淘沙殺出來的。

電影公司也漸漸摸出了電影製作的成熟模式,那就是實力派演員帶流量鮮肉的模式。

一部電影,用一個流量鮮肉,吸引粉絲的關注度,拉高電影熱度。

然後,靠實力派演員來扛票房。

這樣一來,流量有了,票房也有了,上限非常高。

當然,萬一這名流量鮮肉實在太拉垮,影帝都帶不動,那就沒辦法了。

電影公司也不傻,這個流量明星帶不動,那就換另一個捧。

流量愛豆一茬一茬的出,總能找到一兩個不那麼拉垮,能帶得動的。

而且,已經有公司成功。

賈昊臣就是盛氣娛樂捧出來的具有流量標籤的電影咖,兩年前,跑去拍電視劇,結果被方醒的劇按在捶了一頓。

之後,他就學聰明瞭,乖乖回去拍電影,找影帝、影后級別的演員來帶,演二番、甚至是三番。

這個模式確實很成功,兩年過去,賈昊臣已經成功躋身“百億票房演員”行列。

紛繁娛樂學會了這個模式,同樣捧出了一位電影咖,就是朱以廷。

現在。

電影行業,有兩名票房成績不錯的流量電影咖。

兩家粉絲經常互撕。

賈昊臣的總票房比朱以廷高,而朱以廷的平均票房比賈昊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