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金色大廳的音樂會結束之後,第二天國內的娛樂媒體爭相報道這條新聞。

在國內,確實有幾位享譽國際的演奏家,特別是鋼琴領域的。

不過,人數並不多,一隻手數得過來。

陸湘兒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華夏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協奏曲,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

再加上方醒的名氣,娛樂媒體自然是追著風口報道。

【我國小提琴演奏家陸湘兒,維也納金色大廳音樂會演出成功,全場座無虛席。】

【小提琴領域又添一位演奏家。】

【《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走出國門,獲得國外觀眾的認可。】

【牆內開花牆外香?為什麼陸湘兒在國內不受重視?還被個別網友嘲諷為氪金刷榮譽。】

最後這條報道,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這家自媒體抓住了流量密碼,炒起來的新聞,都是話題度拉滿的。

關於【牆內開花牆外香】的話題,吵上了熱搜。

很多網友參與了討論:

【國內某些觀眾就是這德性,反正就是國外的月亮更圓唄。】

【確實,在國內拿到什麼榮譽都不被認可,必須要去國外拿到榮譽才行。】

【剛剛去了解了一下,和陸湘兒同屆的帕格尼尼銀獎得主,已經是奧地利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咱們拿了金獎,還天天被嘲,事實就是國內有些觀眾就是不行。】

【別說之前的了,就這次公佈陸湘兒要在金色大廳開音樂會,就有很多人嘲諷是砸錢鍍金。看著都覺得搞笑,哪個演奏家開音樂會,是自己出的錢?】

【我們國家的小提琴演奏家,走出國門,演奏的還是《梁祝》,光憑這份勇氣,就算沒有成功,也值得敬佩。更何況音樂會很成功。】

【是什麼人在噴陸湘兒,隨便點開幾個賬號就知道了。某個群體,恨方醒都恨得出PTSD了。現在金色大廳演出成功,這群NC終於消停了。】

【今天問了去金色大廳參加音樂會的同事,反饋非常好。我當機立斷,決定買票去看下週布里奇沃特音樂廳的那場,結果……】

【樓上的真是想屁吃,布里奇沃特音樂廳的票上星期就賣完了,還輪得到你?】

【第三場呢?第三場在哪?怎麼我找不到第三場的資訊?】

【第三場是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不用謝。真的不用謝,因為票已經賣完了。】

【第四場呢?第四場在哪開?】

【怎麼第三場都賣完了,不會全被黃牛買走了吧?】

【黃牛票我也想要,問題是黃牛票都買不到!就離譜!】

……

不只是國內的娛樂媒體報道,國外的媒體也報道。

如果僅僅只是陸湘兒個人知名度,或許國外的媒體報道的不會那麼多,但是加上維也納愛樂樂團就不一樣了。

還有很多娛樂自媒體,從國外搬運新聞回來。

國外娛樂媒體報道的時候,基本都是以維也納愛樂樂團作為主體。

【維也納愛樂樂團金色大廳音樂會,與來自東方的小提琴演奏家陸湘兒合作演奏,東方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大獲成功。】

【維也納愛樂樂團第一次演奏,奧運會開幕式協奏曲《梁祝》。】

……

金色大廳的演出結束之後,方醒和陸湘兒第二天就回到東海。

然後,兩人收到了不少娛樂圈的熟人的微信,都是來問門票的。

方舟文化確實有預留票,但是根本不夠分。

甚至把第三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預留門票都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