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殿下英明(第1/2頁)
章節報錯
戶部的情況比聞九霄以為的還要糟糕,亂七八糟的賬目也就罷了,國庫是真的空虛,他剿匪帶回來的幾十萬銀兩充進去,連個水花都沒冒。
聞九霄一邊理著雜亂的賬目,一邊還要為銀子發愁,恨不得自己生了一雙點石成金的手。急了的時候他真想採用餘小枝的建議:抄家。
朝中的大臣,真要細究有幾個是清白的?尤其是那些世家權貴,小辮子一抓一大把。查幾個大蠹蟲,抄幾家府邸,國庫就能填補差不多了。
可惜皇上病重,太子監國,不宜有大的動靜。
如何填補國庫呢?聞九霄思索起來,沒兩天還真讓他想到了一個主意,說起來這主意挺損的。
京裡的百姓突然就發現街面上巡察的官差多了,而且他們好像也變得鐵面無私了,以前不敢管的高官權貴家的子弟,現在只要他們鬧事,立刻就有執法的官差上前抓人。
無論你的家世有多好,你的後臺有多大,現在都不好使了。
抓走,全都抓走關進大牢。
有的關進大理寺大牢,有的關進京兆府大牢,甚至還有關進五城兵馬司的。被關在哪裡,要看是被誰抓到的了。
家裡想要撈人,行,同殿為臣,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有些關係還頗為不錯,又不是多大事,就當街調戲個民女,這點面子還能不給嗎?
但是,我給你面子,你也得讓我好交差呀!
撈人可以,得拿銀子。
於是,一張明碼標價的單子甩出來了:當街調戲民女,三百兩;尋釁滋事的,四百兩;仗勢欺人的,五百兩;在青樓爭風吃醋大打出手的,每人六百兩;強搶民女的,一千兩;強搶民女致傷致死的,則是五千兩和一萬兩……
然後再甩一張口供,自己對照一下,該交多少銀子。交了罰銀就可以把人領走了。
能不能少交一些?那當然是不行的啦!什麼罪名該罰多少,這是太子殿下親自制定的,哪有咱置喙的餘地?你行你上唄,你去跟太子殿下講價,只要有太子殿下的條子,咱不收罰銀都能放人。
這些人能怎麼辦?只能捏著鼻子交罰銀。你生氣有什麼用?人家態度可好了,全程陪著笑臉,走時還把你送出大門,揮著手,“走好哈!”
走好的下一句其實是“歡迎再來”,有銀子可收,可不就盼著你再來嗎?
這些罰銀是要上交國庫的,那大理寺、京兆府和五城兵馬司之所以這般積極巡街抓人,則是因為有好處的。每抓一個人,所得罰銀他們可以留下一成。
比如,抓一個當街調戲民女的,不是罰三百兩銀子嗎?上交國庫二百七十兩,他們可以留下三十兩。
一個人是三十兩,十個人就是三百兩了。若抓一個犯事大的,那豈不是……哎呀,這可是發了大財了。衙門裡富裕,他們這些當差的都能跟著沾光,誰不積極?
有人問:若是被抓的是底層潑皮無賴,交不出罰銀怎麼辦?這有什麼好為難的?交不出罰銀就坐牢,關起來省得禍害別人。
不過,咳咳,這些官差哪個不是火眼金睛?是不是“肥羊”一搭眼就能看出來了。
一開始朝臣只當太子殿下要立威,暗地裡腹誹幾句,除了嚴加約束家中子侄,明面上自然是不敢說什麼的。不僅不能抱怨,還得拍馬屁歌功頌德。
等京兆府、大理寺那些人抓不著不爭氣的紈絝子弟,瞄上瀆職犯紀的官員時,這些習慣掌控一切的權貴們才回過神來,尤其是知道罰銀都進了國庫,好麼,原來是小聞尚書的手筆!
損,太他媽的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