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打算(第1/2頁)
章節報錯
能回京城自然是好事,可這事太突然了,聞九霄和餘枝一點準備都沒有。
八年了,他們來山雲縣已經八年了,攤子鋪得有點大,光是作坊就開了好幾個。釀酒的,製糖的,造船的,還有磚窯……雖然借了縣衙的名頭,但所有投資都是餘枝拿的銀子,師傅和夥計們的工錢也是餘枝發,但收益餘枝只拿一半,另一半入縣衙的賬。
這是餘枝自願貼補聞九霄發展山雲縣的,縣衙裡所有人都知道這事,他們對餘枝這位擅長經營還十分大方的少夫人非常敬重。
尤其是以張長勝為首的,別人是敬重,他是敬畏,對這些作坊從來沒起過半點覬覦之心。
這些作坊還好處理,維持現狀就行,餘枝的那一半收益,半年往京裡送一回就行了。
比較難辦的是縣衙的賬目,縣衙的賬上有幾塊固定支出,比如養兵,比如撫卹,比如孕婦和女童的專有福利……餘枝擔心新來的縣令會把這些支出砍掉。她和聞九霄好不容易才把山雲縣發展起來的,現在的政令自然希望一直時實施下去。
就算離開了,餘枝也希望山雲縣越來越好,哪怕維持現狀,也不希望山雲縣待退回八年前的模樣。
比較難辦的是鹽田和海上。餘枝的私人鹽田,她一點都不想便宜了別人,可要繼續人不知鬼不覺地掙錢,怕是不容易了。
不容易也不能便宜別人,這個東西太招人眼了,怎麼辦呢?餘枝沉思著……大不了轉做海上的生意,相信島上的海民會很喜歡她的鹽。
之前,餘枝私人鹽田產出的鹽都是悄悄運往中原內地的,這也是餘枝心善,以一己之力平鹽價,就算杯水車薪,只要百姓能得一點實惠,她就覺得值了。
在古代,運輸是個大難題,成本太高了,運出來的鹽餘枝的商隊真的就賺一點點銀子,有時甚至白忙活。餘枝並不介意,銀子多到一定程度,就是堆在那兒的死物,還是花出去吧,心裡安寧。
羅浮島已經成了水兵的大本營,島上的居民就是原來的海賊,能改造好的才有資格成為島上的居民,改造不好的,那就繼續做奴隸。
經過幾年的努力,羅浮島儼然成了世外桃源。島上居民種田的種田,打漁的打漁,還建了各種小作坊,開了鋪子,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能安居樂業,誰還願意去過刀口舔血的海賊生活?
聞九霄是縣令,理所當然管著山雲縣一切事務,這支水兵又是他一手締造的,自然聽命與他。這支水兵他是不會交出去的,就算他回京了,他也要牢牢握在自己手裡。有了這支水兵,他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軍政必須分家。
大慶朝,文武本就涇渭分明,像聞九霄這樣的縣令是調動不了大批軍隊的。山雲縣原來的武裝力量就是張昌盛手底下那幾十人,還一半多都是他家的家丁充的。
還是聞九霄上任才把三個巡檢的武裝力量給補齊,後來要防海賊,徵了一次兵。再後來練水兵又徵了一次兵。
駐軍和水兵其實都混一起了,現在足有一千五百人。
小小的山雲縣,本不該有這麼多駐軍,這不是情況特殊嗎?而且聞九霄自己養兵,外頭也不清楚他們的底細,所以就一直這麼混著了。
趕在新縣令到之前,聞九霄把水兵和駐軍分開了,水兵九百,由聞九霄的心腹蔣護衛長指揮。當然,在冊的只有五百人,有海上根據地,還是很好操作的。
聞九霄順便還撥了一百畝鹽田給水兵,自給自足,不用受縣令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