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啦!中啦!我們大少爺中啦!中了頭名!”候府派出來看榜的小廝驚喜萬分,高聲大喊。

太好了,大少爺中了頭名!他要快些趕回去報喜,一定能領到厚厚的賞錢。

小廝這一嗓子,看榜的全都朝他看去,就想看看這個聞西洲到底是哪家的。你別說還真有認出這小廝的,“這不是武安侯府的人嗎?這個聞西洲還真是他家的?”

“你認識不?沒聽說過呀。”

“學問這麼好,不應該寂寂無名的。”

“啊,我想起來了。小聞大人,曾經的大理寺少卿小聞大人,他的長子可不就是武安侯府的大少爺嗎?算算年紀,差不多就該縣試了。”

“啊,小聞大人的兒子都這麼大了?咦,他什麼時候回京的?咱也沒聽說呀!”

“你算老幾,人家回京還得告訴你?”

“原來是小聞大人的兒子,難怪學問這般好。”

聞九霄一走就是八年,自然也有不知道他的,便朝其他人打聽,“你們說的這位小聞大人這般有名?”

“一看你就是才進京的,連小聞大人都不知道?”被問的人可得意了,“武安侯府知道不?小聞大人便是這府上的三爺。別看武安侯是武將,小聞大人學問卻非常好,是曾經中過狀元的人。他呀不僅學問好,還擅長斷案……”

當年,聞九霄在京裡就是名人,年輕一輩中行走的標杆,提起他,哪個不能說上幾句?

於是,小聞大人之子聞西洲中了縣試頭名的訊息,就這麼傳出去了。像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一顆石子,蕩起一圈圈漣漪。

不過一個縣試頭名,真正的權貴,他們還不看在眼裡。

可聞西洲才多大?聽說今年才十四。年輕便代表著希望,代表著未來有無限可能。

更何況聞西洲是聞九霄的兒子,聞九霄當年在京裡鋒芒蓋住了同輩所有人,他的兒子小小年紀就得了縣試頭名,可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哪!

有那見過聞西洲的,心裡更是羨慕嫉妒恨。這孩子相貌太好了,多少年沒見過生得這樣齊整的孩子了。他爹就是少年狀元郎,他比他爹也不能差,到時一路縣試、府試、鄉試、會試、殿試,又是一段父子佳話!

這樣的兒子誰不想要?生不出來,那就……咦,聞西洲才十四,之前又一直跟隨父親呆在山雲縣,婚事肯定還沒有定下。

於是,家中有適齡閨女的,紛紛打上了聞西洲的主意。

因為兒子,聞九霄再一次被京中諸人提起,這叫什麼?他雖不在京城,但京城到處都是他的傳說。

有人不理解,都說這位小聞大人多厲害多厲害,這都外放八年了,怎麼還沒回來?八年一直窩在山雲縣那個地方,連官職都沒往上升一級,這是什麼意思?

只有上層那些朝臣知道,別看聞九霄八年沒挪地方沒升官,身上的功勞卻是不少的,尤其是他在山雲縣一手締造了水兵,肅清了海上海賊,造福沿海百姓,光這份功績就夠掙個爵位的了。更別說山雲縣的人口都翻了一番,賦稅比之最富庶的江南也就差了那麼一點點。

不得不承認小聞大人是位治世能臣,這樣的能臣別說升官了,封疆大吏都做得。

之所以還是個縣令,十有八九是皇上有意壓著他的,皇上應該是要把他留給太子用。

當然,這只是大人們的猜測,即便是猜測,也無人敢小覷聞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