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大橋是索斯佩勒到萊斯卡雷恩的一座鋼結構的公路拱式橋。

該橋全長83米,高27米,跨越一條狹長的山谷,是連線兩地的要點。如果這裡被意軍佔領,那麼布羅山口的法軍部隊將在劫難逃。所以法軍非常重視這裡,除了部署了一個營的兵力之外,還將一個民兵營也部署在此。

對於一個在後方的要點來說,已經是相當的重視了。

不過雖然這裡部署了重兵,但是依然沒有逃脫卡維利亞中將銳利的雙眼,他敏銳的看到奪取這裡的好處。不僅是能全殲布羅山口的法軍兩個師,還能減少他從側翼威脅尼斯以及佔據勒旺的壓力。

畢竟兩個步兵師對法國第六集團軍也不是小數目,想要短時間補充缺了至少一個師的戰鬥力,第六集團軍從哪裡抽調呢?

如果是抽調預備隊,那麼有其他情況,他手中牌不夠該怎麼辦?

也正是考慮到布羅山口法軍的問題,所以卡維利亞中將決定出奇兵,要一舉拿下該大橋。哪怕拿不下,至少也需要炸燬該橋。而卡維利亞中將念念不忘的目標,已經完成了一半。

“開火,阻止敵人過橋!”

“在問問援軍還有多久才到。”

“另外將我們目前的情況向上報告。”

再說這句話時,身為科林大橋指揮官的卡曼中校內心充滿了悔恨。恨自己只將注意力放在前面,而導致後方被襲。

要說起來,卡曼中校其實不應該承擔責任。他自己的營放在更危險的橋東,而將民兵營放在更安全的橋西,從軍事部署上來說並沒有問題。但是奈何卡維利亞中將出奇招,他組織了三十艘大中型飛艇,趁著夜色的掩護在科林大橋後方運來了一個精銳的加強營,為此更是損失了一艘飛艇。

後面的結果就不用說了,對方在拂曉時分對缺乏警惕性的民兵營發起的突襲。在敵人優勢以及密集到讓人恐懼的火力下,民兵營被打的潰不成軍。就連他派去支援的一個加強連都被打了回來。

聽回來的軍官說,敵人有一種能手持射擊的自動武器,在衝入他們陣地之後對其進行發射,將他們打的潰不成軍。

聽完敗退的軍官報告後,讓卡曼中校放棄了立刻奪回大橋西面的想法。同時他讓部隊提高警惕,防止大橋東面敵人來襲。除此之外他還在大橋處佈置兩個連,並且將重武器大半對準西側,防止敵人透過大橋進攻。

當然大橋被奪取西面的訊息,他也是在第一時間發了出去。

隨後他接到在萊斯卡雷恩的71師發來的電報,一個步兵團已經派出支援,另外還有一個步兵團也正在進行出發前的準備工作。

不過作為大橋北奪最受影響的布羅山口這邊,他除了收到要其堅守,直至配合援軍奪回大橋以西的訊息之外,就沒有其他訊息,看起來好奇怪。

其實這有什麼奇怪的,因為布羅山口這邊實在抽不出兵,從拂曉時分開始,敵人就向其發動的兇猛的進攻,試圖奪取其最後的陣地西峰。面對敵人的猛烈進攻,布羅山口的法軍激烈的反擊,頂著敵人優勢飛機、大炮等武器的壓制下,一次次的將敵人進攻打退。

為此,守軍將僅剩下的22門火炮投入戰鬥,不過這些火炮沒讓法軍喘息多久,其就被敵軍巨大優勢火炮給反擊摧毀了。

此時布羅山口的法軍已經沒有支援武器了,只能以血肉之軀抵擋11軍的進攻。為此守軍將一切能調動的部隊,只為了擋住敵人,為自己留下一條生路。

當然,其生路就寄託在71師能什麼時候奪回大橋西端。

不過作為此次行動的策劃者,卡維利亞中將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突擊隊成功後會遭到敵人瘋狂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