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法國投降(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埃及戰役結束後的半個月,希臘戰役也結束了。奧斯曼,保加利亞、奧匈、義大利四國軍隊擊敗希臘軍隊,殘酷的現實讓雅典政府屈服了,向同盟國遞交了投降書。
而戰敗了希臘自然也面臨懲罰,首先是南馬其頓,被劃歸保加利亞所有,其次靠近奧斯曼的島嶼被劃給了奧斯曼,另外克基拉島、十二群島歸義大利所有,另外希臘也提供糧食、煤炭、火車、輪船等價值5億里拉的物資作為戰敗賠償。
希臘是協約國陣營第一個投降的國家,意義中大,所以同盟陣營更是對此大肆宣傳。
而這也為同盟國換來了一個新盟友羅馬尼亞,原本打算中立的國家,看到協約國敗像顯露,為了自己的利益決定加入同盟陣營。而他們加入的條件就是同盟陣營要在戰爭中幫其奪取東摩爾達維亞,完成羅馬尼亞的初步統一。
面對這樣的要求,為了東線多給俄國壓力,德意奧怎麼可能拒絕。所以羅馬尼亞的加入,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而等到1915年7月,蘇伊士運河終於疏通了。聯合艦隊終於從地中海進入了印度洋,此時作為英法大後方的非洲與亞洲,都處於聯合艦隊的威脅之下。
也是受到此影響,英軍不斷從蘇丹地區撤軍。處於三面包圍之下(其中一面是紅海),補給線又被拉得老長,不趕緊撤出來,難道想在這裡吃沙子。
其實不止是蘇丹地區的英軍尷尬,英屬東非的英法軍隊也很尷尬,因為海上現在是聯合艦隊的天下,近二十多萬軍隊該怎麼補充物資。
是的,聯合艦隊的進入直接讓協約國在印度洋的勢力大減。這有什麼辦法呢,實力不如人只能節節敗退。不過幸好,英國人自己的伊麗莎白級戰列艦馬上要服役了,協約國也有了自己的380毫米艦炮的戰艦。
不過當協約國在為印度洋攻守易形傷感的時候,德意兩國蓄謀已久的法國攻勢開始了。德意兩國一共集結了197萬人的軍隊,於8月28日從南北兩方分別向巴黎與馬賽地區發起了攻擊。
此時英法在巴黎與馬賽地區一共集結了142萬人的軍隊,同樣在迎擊德意軍隊,兩方圍繞巴黎馬賽展開了殊死搏鬥。
就是殊死搏鬥,因為對於法國而言,巴黎和馬賽兩地誰都不能丟,丟了就是面臨戰敗的命運。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法國已經元氣大傷,其東北部大部分領土都被德國佔據,另外最繁榮的巴黎地區陷入戰火,讓該地區工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的影響。這些是法國繁華地區,這嚴重影響了法國的經濟。
另外因為德意兩國的兩方進攻,法國軍隊損失遠比歷史上要高太多,都快趕上戰爭結束時期的傷亡。
另外更重要的法國內部出現了問題,此時在法國民間逐漸冒出一種聲音,為了奪回洛林和阿爾薩斯這兩塊地區值得麼?
另外法軍厭戰情緒正在逐漸升高,士兵對戰鬥的熱情也在消減。要是拿破崙看到現在的法軍如此不堪,不知道會不會從榮軍院裡揭棺而起。
是的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終究不敵死傷以及餓肚子。此時法國政府要員們有沒有後悔,這是誰也不敢說出口的話。
不過法國要員卻知道一點,要是巴黎與馬賽被佔領,那麼接下來他們將被人民拋棄,對戰爭的厭惡也將打到頂點。
而英俄兩國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為了幫助法國抗下這波進攻,英國抽調大量部隊渡過英吉利海峽進入法國,而俄國也從東線發起又一次大規模戰役。
雖然有英俄兩國的協助,但是對於德意兩國而言,此次戰役就是決戰,要一舉拿下法國決定戰爭的勝負。
所以這一次德意兩國都是傾其所有,坦克、飛機、飛艇、迫擊炮等各式新武器全部都被投入了這場關鍵的戰役。
在北面,德軍以62個師一百餘萬人的兵力,分別從博韋、克雷伊、蒂耶裡堡三個方向,向巴黎攻來。
至於意軍,則以47個師70多萬的兵力以尼斯為後方,向馬賽、土倫進攻,統帥這支部隊的正是陸軍第一人西蒙尼元帥。另外還有十萬軍隊在巴克斯特上將的率領下,從薩伏依山區衝出,向里昂進攻。
英法兩軍分別於德意兩軍在巴黎地區以及馬賽地區進行激烈的戰鬥。在巴黎地區,中線的德軍將從義大利獲得150輛坦克為先導,向瓦茲河畔的維阿爾默進攻,兩方大戰六天,中路的第3集團軍攻克了該地。
在東線,同樣以96輛坦克為利器,德軍第1集團軍花了八天的時間,攻克了歐納戈向索日爾進攻。
在西線,第3集團軍用121輛坦克,以同樣的戰術攻克了棟普坦、蒙福孔,沿著馬恩河向拉費泰進攻。
英法聯軍一方面對於德軍的攻擊,也有自己的應對辦法。一方面是在巴黎地區節節抵抗三路敵軍,另一方面集中精銳部隊,試圖進攻中路的德軍第3集團軍。
不過想要隱蔽這麼大規模的軍隊運動根本不可能,而英法採用的就是隱瞞數量。將部分部隊以運輸人員、勞工等方式進入,之前第一次巴黎戰役他們已經用過了,輕車熟路。
不過德國人也不是笨蛋,依然發現了蛛絲馬跡,於是乎原本待在蘭斯、里爾充當預備隊的15萬德軍部隊,於是就分出一半向貢比涅進發。這裡是法國鐵路的一個要點,更快速的對周邊進行支援。
而對於德國人派出了預備隊的情況,英法很快就知道了。不國此時戰鬥準備已經七七八八的弄的差不多,所以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發起進攻的英法官兵很快就遭到了德軍的抵抗,在英法軍隊運動過來的時間,第三集團軍已經轉入防守狀態。
面對發起猛烈進攻的英法軍隊,第三集團軍一邊拼死抵抗一邊呼叫援軍。這時候德軍的後備隊立刻趕了過來,貢比涅的部隊最先過來,隨後蘭斯以及里爾援軍立刻支援。在馬肯森的指揮下,第三集團軍以及援軍的官兵頂住了英法攻擊,兩方在蒙蘇至呂扎什一線進行激烈的廝殺,兩方都不斷派遣援軍,於是這場戰鬥就逐漸變成消耗戰,看誰先頂不住。
當北部的巴黎戰役打得猛烈的時候,在南部的馬賽戰役同樣差不多。
意軍兵分三路,其中南線部隊沿著沿海地帶先後攻克弗雷瑞斯,聖特羅佩、拉莫勒等地,一直攻到距離土倫三十多公路的勒拉旺杜。
而中線意軍則從蒙託魯一路攻克德拉吉尼昂、勒呂克、巴爾諾勒等地,一路進攻到距離馬賽四十多公里的圖爾沃,同時這裡是土倫北部,距離其僅有三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