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地中海艦隊在亞歷山大如此大張旗鼓的準備,義大利只要不是瞎子都能感應到。

更別說意奧兩國情報部門,恨不得將眼睛掛在其軍艦上,所以在還在地中海艦隊整備的時候,電波就將訊息傳到了聯合艦隊的駐地塔蘭託港。

面對英國地中海艦隊的異動,作為聯合艦隊指揮官的萊費爾中將當然是相當的重視,隨即其召集各編隊指揮官以及各艦艦長,召開會議。

在一番商討過後,萊費爾決定讓聯合艦隊也進行戰前的準備工作。

於是在塔蘭託港,聯合艦隊同樣忙碌了起來。官兵們對戰艦進行整備,以及彈藥等物資進行補充。

不過聯合艦隊現在還沒動,他們還等著地中海艦隊的動作才好出招。

不過雖然聯合艦隊沒有動手,但是卻可以逼迫地中海艦隊先動,因為在馬耳他,對其的爭奪已經開始了。

馬爾薩什洛克灣是馬耳他島東南的一個海灣,其距離馬耳他最重要港口瓦萊塔不過五公里的距離。不過由於地形的關係,位於瓦萊塔的海防炮臺對其並不能進行有效的支援。

所以該海灣也成為義大利海軍陸戰隊一師,最重要的登陸場地。

在海面上,一艘艘裝卸船隻上放下了小艇,這是世界首款登陸艇梭魚級登陸艇。只見這些登陸艇在被吊臂的幫助下下水之後,立刻噗噗噗的向一艘艘載著登陸官兵的船隻靠去。

在這些船隻上,一名名陸戰隊官兵順著繩梯爬到登陸艇上,而裝滿官兵之後,這些登陸艇就向馬爾薩什洛克灣趕去,在這些登陸艇上,陸戰隊官兵手握著武器,神情緊張的坐在艇中。

一艘登陸艇上能放下一個排的官兵,所以一般情況下,安撫這些官兵的就是其少尉排長。這些排長安撫士兵的手段各異,有了是鼓勵有的是辱罵,甚至有人是直接上手。

不管這些低階軍官怎麼做,都是為了緩解士兵們的壓力,讓其能夠在即將到達的戰場冷靜。只有冷靜應對各種情況,才能讓士兵最有可能存活。

而在登陸艇向馬爾薩什洛克灣趕去的同時,海面上一艘艘高大威武的戰艦,正將炮口對準海岸線進行著炮擊。

在一發發巨響之下,一枚枚威力巨大的炮彈呼嘯著向馬爾薩什洛克灣英軍的陣地而來。

“崩~”

一聲巨大的爆炸聲擊中了某段戰壕,等到硝煙散去一個十多米的大坑出現了。至於這段戰壕中的守軍官兵,不用去找了,其已經被汽化了。只有一些衣物和武器碎片散落在周邊幾十米的範圍內,默默的訴說其慘像。

有經驗的官兵透過其威力一看就知道,這至少是十英寸(254毫米)以上的巨炮造成的。面對這種巨型炮彈的襲擊,你根本沒有必要跑,因為跑不過。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地祈禱,祈禱炮彈別落在自己頭上,要不然只能天國見了。

此時大坑內的悲慘遭遇並不是唯一,來自後備艦隊的戰艦,正在不斷將火力投送到陣地及其周邊。

這些戰艦雖然已經落後了時代,但是在缺少海防巨炮的威脅下,這些戰艦依次排開,不斷開火讓馬爾薩什洛克灣的岸防陣地籠罩在炮火之中。

其實要說威脅不到也不對,瓦萊塔港的C號炮臺憑藉其305毫米的岸防炮,在射程上是能夠得到後備艦隊的。

不過怎麼說呢,因為地形的原因,其C號炮臺並不能直接瞄準,需要有人進行標記後用地圖示記進行火炮反擊。

不過十多公里的間接炮擊,這技術要求賊高,就連義大利海軍精銳戰艦上的官兵都很難做到,更別說其岸防炮官兵了,所以其炮擊效果感人。(最優秀的那批會上戰列艦,差一點點會分流給中小型軍艦,然後是其他戰艦,只有水平最差的留給岸防炮,這是各國海軍的一貫做法)

“嘣~”

一聲劇烈爆炸的聲音從炮擊編隊一側響起,綻起的巨大水花讓有經驗的官兵估計這是300毫米以上的炮彈所致。

沒錯,這就是來自瓦萊塔港的C號炮塔上那門305毫米岸防炮所致,這巨大的爆炸聲著實嚇了炮擊編隊官兵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