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在倫敦的海軍部大樓的一個房間內。一場秘密的聽證會正在舉行,能坐在這裡的都是海軍高層人員,除此之外政府方面也派人前來了。

不過整個房間內人數不多,加起來也不超過雙手之數。

“諸位,根據我們數天的計算,以及研究,目前終於拿出了一個可行性最高的秘密增援地中海艦隊的方案。”

一名參謀軍官,向在場的人開始講述他們花費數天苦心制定的方案。

“首先,我們確定義大利攻擊馬耳他島的時間,只有在確定時間之後,我們才能開始計劃的實施。”

一開場這位參謀軍官就講出了該計劃的前置條件。沒錯,就是要先確定義大利的進攻時間。

因為秘密增援地中海艦隊的目的,就是要出其不意對義大利艦隊進行打擊。那麼如果不能確定其進攻馬耳他島的時間,那麼這會導致增援編隊無法準確的抵達。

因為根據海軍部軍官的推算,想要隱瞞本土艦隊4艘戰列艦的動向,哪怕是英國各部門配合,那也最多隱瞞十天,如果十天後再不出現,那麼絕對會被德意奧三國知道。那麼出其不意的戰機將會丟失,也會將本土以及地中海兩大艦隊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

所以該計劃在時間的掌握上,必須恰到好處,需要相當的精密才行,也是該計劃特別強調的。

在特意強調這個前提之後,這位參謀軍官繼續道。“在確定義大利進攻馬耳他島時間之後,將由傑利科率本土艦隊以在北海進行軍事演習的藉口,帶領本土艦隊出港。隨後由君主號、雷神號、阿金庫爾號、愛爾蘭號四艘戰列艦組成秘密編隊,繞過英倫三島……”

在這名軍官的講述中,秘密增援編隊將繞過英倫三島以及繁忙的航線,然後利用夜色的掩護,透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隨後其在法國人的掩護下,穿過突尼西亞海峽然後來到最危險的中地中海。在這裡,編隊需要躲避義大利人的各種偵查手段。而英國海軍部給出的解決方案很簡單,那就編隊以最大航速,趁著夜色的掩護一路狂飆,爭取在被義大利發現之前,穿過中地中海。

當然,英國海軍部並沒有將希望放在,編隊安全穿過該海域。因為其還有後手,那就是卡登上將率領的地中海艦隊,也將在該時間出擊。不管義大利發沒發現,兩方回合之後都將向馬耳他島趕去。

沒錯,此時大英帝國海軍部制定該計劃的前置條件就顯露出來,如果義大利艦隊不出來,那麼其已經在馬耳他島的部隊將會陷入絕境,其發起的戰役目的也將失敗。

如果義大利人的艦隊出來了,那麼大英帝國正好可以趁此佔據優勢的絕好機會重創對手。

當然這是理想的情況下,如果海戰的結果不理想,那麼地中海艦隊將退回亞歷山大港,為保衛埃及做準備。

而不管結果如何,增援編隊都會在戰鬥結束之後,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本土。如果增援編隊有所損傷,那麼將從地中海艦隊抽調完好的戰艦,補充本土艦隊。

可以看出,該計劃對英國海軍要求有多高,當然這也是英國海軍部對自己官兵的自信,相信其能做到。

等這名參謀軍官說完之後,身為本土艦隊司令官的傑利科上將卻有些擔憂的開口道。“該計劃是否考慮過德國艦隊威脅,根據我們得到情報,最近德國公海艦隊很不安分,其艦隊已經基爾繞過日德蘭半島,目前停泊在威廉港。”

對於傑利科上將而言,其性格非常的小心謹慎,也正是因為他這種性格,所以才在費舍爾的力推下得到海軍上下的認同,成為了本土艦隊司令官。

很明顯該性格也讓他對主要目標公海艦隊很關注,所以對公海艦隊從波羅的海基爾港轉移到面相北海的威廉港,他投入很多的精力。

不注意不行啊,因為受到來自義大利某人的影響,德國的戰列艦比歷史上強多了。光是火炮的口徑上,德國就比之前好太多了,光是在主炮的選擇上,就有305毫米45倍口徑炮、305毫米50倍口徑炮、350毫米45倍口徑炮、380毫米45倍口徑炮,這麼多款艦炮可以選擇,讓德國戰艦在火力甚至比英國還要好。

而除了艦炮之外,在戰艦結構以及動力、炮控等諸多技術上,憑藉著多年來三國聯合的優勢,讓德國在戰艦技術上並不比英國遜色。

而受到這些技術的影響,也導致德國戰艦比歷史上更加強大,所以公海艦隊也更具有威懾力。

當然更加重要的是,因為有義大利分擔的緣故,讓德國海軍比歷史上更具有攻擊性。自開戰以來,德國戰艦異常的活躍,其中小型戰艦,在北海就與英國海軍的戰艦陷入了對抗中。

而除了中小戰艦之外,德國由希佩爾中將率領的戰巡編隊,也來湊熱鬧。其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讓本土艦隊承擔了不小的壓力。

而現在公海艦隊集體從基爾溜達到更方便出擊的威廉港(基爾運河還在擴建中),這要說不是針對公海艦隊的舉動,誰信啊。

很明顯,德國海軍是在配合義大利的同僚。

也正是因為公海艦隊的舉動,讓傑利科上將有一些擔憂。要是德國海軍趁此機會,與本土艦隊決戰,那麼他並不能保證能獲勝。更準確的說,是他對於勝率的估算,最多隻有六成。其實這還是他內心偏袒的結果,內心真正的想法最多隻有五成。

或許有人說,既然勝率只有五成不夠保險,那麼本土艦隊可以在這段時間避戰啊。理論上這的確可以,但是實際操作中絕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