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對塞爾維亞的宣戰,彷彿是開啟了歐洲的安全閥,早已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各國紛紛炸了鍋。

在奧匈對塞爾維亞宣戰地方第二天,俄國就宣佈了軍事總動員的命令,這是對奧匈動自己小弟的強勢反應。

而隨著俄國的軍事總動員,早已答應奧匈的德國也隨即宣佈進行軍事總動員。而德國的反應落入了法國人眼中,於是法國人也進行了軍事總動員。

現在的局面隨著各國都宣佈軍事總動員而陷入了被動當中,此時大家如同在玩膽小鬼遊戲,誰也不敢往後退一步。因為洶湧而來的民意,讓他們無路可退。

至於義大利,作為德奧的盟國,義大利在吃了這麼多年的好處之後,同樣也需要盡到盟友的義務。再說奧匈還拿出了蒂羅爾地區作為好處,義大利更加義不容辭。

所以在德國宣佈軍事總動員的第二天,義大利也準備進行軍事總動員了。

在自己辦公室內,卡洛在首相以及軍方等人的注視下,他在軍事總動員法令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這份義大利軍事總動員令,將讓義大利徵召民兵預備役進入軍隊,另外交通及其工具等、軍工及各部門進入軍事管制,可以說只要卡洛簽署搞法令,義大利將進入軍事管制當中。

而在徵召大量預備役以及民兵之後,義大利軍隊將在三個月之內達到了100萬的規模,半年之後達到150萬的規模。

隨後卡洛將簽字生效的法令交給了首相剋魯茲。

“克魯茲首相,現在我授權由閣下進行軍事總動員。”

“遵命,陛下。”

在眾人的關注下,克魯茲首相接過了該法案。

對於這項軍事總動員法令,各界都滿懷期待。

民族主義者認為這是義大利崛起的標誌,義大利王國應該將所有說義大利語的領土都歸於王國。另外義大利也應該如同歷史上的羅馬帝國一樣,將地中海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內。

而對於工商界來說同樣也是如此,王國應該佔據更多的領土以及殖民地,讓自家的商品在王國的光輝照耀下暢銷世界。

而對於普通的民眾來說,這些年在政府有意識的宣傳下,同樣將自己的命運與王國聯絡在一起。對於他們來說,王國強大了自己的日子會更好,為了以後更好的日子,所以他們必須有人站出來為王國做出犧牲,這些犧牲的人是偉大的,是要被後人傳頌的,是活在每個人心中的。

是不是很熟悉,沒錯這就是某人,將儒家思想的精華,這些年一點點透過輿論傳遞給了大眾。當然也是這些年,義大利高速的發展再加上數次戰爭都取得的勝利,在這些的助力下,才讓王國民眾們對此選擇了接受。

要是換成屢戰屢敗還經濟不景氣,你看民眾信不信你說的話。

至於克魯茲而言,對於這場他也是信心十足。不過與民眾盲目的不同,他的信心更多是因為從資料上體現了出來。

因為所處的位置,讓克魯茲知道王國的備戰情況,他自認為沒有國家能比義大利準備的更充分。各項戰備物資早已裝滿了義大利儲備倉庫,而且早在數年前,義大利的軍工企業就已經開始滿負荷的運作。

他實在想不出,王國有什麼理由能在這場戰爭中落敗。

至於軍方,那就更不用提了。軍方除了軍隊的裝備、訓練以及士氣之外。他們還可以非常自豪的說,光靠自己儲備的武器彈藥,足夠義大利軍隊擴充到三百萬,還能滿足半年的戰鬥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