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刺殺的斐迪南大公,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就已經過世。至於其妻子,也在醫院中沒能搶救過來。

對於斐迪南大公的遇刺,歐洲各國都表達了關懷。他們一致譴責了這次對皇儲的刺殺。

至於在奧匈國內,皇儲的被殺對於帝國來說,絕對是一場悲劇。因為斐迪南大公是奧匈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奧匈國內很多人以及民族都將其視為希望。尤其是對於那些少數民族來說,這位仁慈的皇儲未來能為他們爭取利益。

現在這位皇儲就這樣被刺殺了,你讓他們該怎麼辦。另外,對奧匈帝國以及哈布斯堡家族來說,也是同樣如此。

所以在得到斐迪南大公夫婦因刺殺被害的訊息傳來之後,帝國陷入了震怒中。

當然,對於這次皇儲被刺殺,奧匈也是加緊審訊被抓的兩名兇手。雖然奧匈猜到是誰在幕後指使,但是考慮到其背後牽連甚廣,所以維也納方面需要拿出無懈可擊的證據,讓對方無話可說。

既然抱著這個目的,所以對被抓的查布里諾維奇與普林西普的審訊也在加緊。

至於奧匈用了什麼手段對這兩位中二青年,那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這兩位並沒有支撐多久,在第三天,兩位就交代了一切。而審訊的結果也在當天被送往了維也納,還正好趕上奧匈帝國內閣會議的召開。

“諸位,大家面前的正是殺害斐迪南大公兇手的證詞,上面詳細的描述了兇手如何在塞爾維亞接受訓練,以及如何從其情報軍官手中得到武器,乃至於如何在眾多塞爾維亞軍政官員的幫助下,抵達薩拉熱窩的全過程。我認為,必須對殺害皇儲的兇手給予嚴懲,另外背後的密謀以及推動者,我們也不能放過。’

主持這場會議的是外交大臣貝希托爾德,他與斐迪南大公,總參謀長赫岑多夫上將並稱為奧匈三大鷹派,主張奧匈對外需要強硬表達自己的態度。

而現在斐迪南大公的遇害,讓貝希托爾德認為,此時必須表明奧匈的態度。而表達態度最好的方式,當然是發起對塞爾維亞的一場復仇戰爭。讓這個王國與其卑劣的手段一同被摧毀。

這位奧匈外交大臣的話,立刻引來了眾人的贊同。

“貝希托爾德說的沒錯,我們絕對不能讓幕後黑手逍遙法外,我們必須讓這些只會使用卑劣手段的人知道,奧匈帝國不會放過他們。”

這是陸軍大臣克羅巴廷上將,這位在陸軍服役大半輩子的老人,此時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陸軍的態度。

“沒錯,我們不應該讓幕後黑手逍遙法外,必須給予懲戒。

“將塞爾維亞從地圖抹去,才能挽回帝國的尊嚴。

此時這場秘密會議宛如是一場戰爭動員會,在場的各位大臣都紛紛發表,要與塞爾維亞人刀兵相見的赤露露言論。

不過這場秘密會議中,也不是都贊成對塞爾維亞人動武的言論,那人就是匈牙利首相蒂薩伯爵。

蒂薩首相出身名門,其家族在匈牙利非常有名望,而他本人也擔任匈牙利首相一職多年,是匈牙利政壇的領袖級人物。

在眾人們都發言完畢之後,只見這位匈牙利首相開口道。“諸位,對於斐迪南皇儲的遇刺,我與匈牙利王國的臣民們也是萬分悲痛,但是如果就此向塞爾維亞宣戰,,我是持反對意見的。因為我們不能被仇恨衝昏頭腦,需要考慮帝國的安危。

說到這裡,蒂薩首相說出了他的理由。“俄國人與塞爾維亞大家都知道的,如果我國與塞爾維亞爆發戰爭,俄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理,那麼我們該怎麼應對俄國人的威脅。另外我們盟友的態度很重要,如果因為與塞爾維亞的戰爭,將俄國人拉了進來,沒有盟友的幫助,我們是無法解決兩面的敵人。”

好吧,蒂薩首相最後這句純屬給自己貼金,奧匈別說解決兩面的敵人,就俄國人一面,他就解決不了。

當然,蒂薩首相還有一個不能的說的原因,匈牙利王國絕對不願意看到帝國吞併塞爾維亞。

沒錯,就是如此。匈牙利對與維也納方面想要征服塞爾維亞是反對的。因為如果塞爾維亞被征服,那麼帝國內的塞族將與匈牙利族持平,那就很難辦了。奧匈帝國將非常有可能從二元制帝國變為三元制帝國。這會大大壓縮匈牙利在帝國中的權力,對匈牙利反而是有害的。

不過雖然還有一個原因沒說,但是蒂薩首相還是非常有水平的,丟擲來的兩個問題,對奧匈來說都非常關鍵。如果得不到盟友的支援,那麼這場針對塞爾維亞的懲戒戰爭,奧匈自己根本沒辦法打。

“蒂薩首相說的沒錯,俄國人的態度必須在我們考慮範圍內。”

說話的是奧地利首相施蒂爾克伯爵,他同意蒂薩的話,也是考慮到俄國人的威脅。

“其實對於俄國人,我們也有辦法。’

看見會議風向要轉變,貝爾托爾德這位外交大臣也拿出足夠的份量的話。“在去年我與皇儲對柏林的訪問時,皇儲與德國的威廉皇帝就曾經討論過塞爾維亞的問題。而這位威廉陛下親口向皇儲承諾過,只要我國進攻塞爾維亞,德國就會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