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豹號突然出現在摩洛哥港口阿加迪爾,讓法國人十分驚訝。更讓他們驚訝的是,這艘僅僅一千多噸的炮艦,還將炮口對準了岸上的法國軍隊。
豹號如此膽大妄為的舉動,驚呆了岸上的法國軍隊。
而豹號如此行事可能也與其常年與小國打交道有關,屬於霸道慣了,有點分不清形勢。
不過膽大妄為的豹號如此行事,反倒是在阿加迪爾的法軍頭腦清醒,並沒有做出過激的反應,而是將豹號的舉動告知了上級,巴黎方面很快就收到了訊息。
對於在摩洛哥出現的德國軍艦,法國方面則是勃然大怒。因為德國僅用一艘小小炮艦,就敢直接挑戰法國的殖民利益,對於法國來說是一場奇恥大辱隨後德國方面發來電報稱,要求法國人尊重德國在摩洛哥的利益。
對於德國發來的電報,以及出現在摩洛哥的這艘炮艦,法國人認為這是德國的外交訛詐,驕傲的法蘭西不能就此接受,要不然德國每敲詐一次,法國就退後一步,這會嚴重打擊法國人的民族熱情。
所以這次法國的態度異常強硬,直接拒絕了德國人的要求,反而是加快在摩洛哥的行動。
對於法國人根本不理會自己的態度,德國方面也爆發了不滿。德皇威廉二世認為法國人無視德國的建議,是對德國的羞辱。
為此德國方面讓事態更進一步,將陸軍主力向法國邊境調集。
對於德國方面的敵意舉動,法國人同樣不甘落後,也將陸軍主力調向與德國相鄰的邊境。除此之外,法國更進一步,宣佈進行軍事動員。
而法國人的舉動進一步刺激到了德國,面對法國的軍事動員命令,德國方面同樣不甘落後,同樣也宣佈了軍事動員。另外不僅是軍事動員,德國總參謀部已經拿出作戰計劃,準備進行下發了。
此時德法兩國寸步不讓一副要大打出手的姿態,讓歐洲其他國家大驚失色,其他國家紛紛發表言論,希望兩國能平息爭端,避免歐洲爆發戰爭。
不過這次和平的發言,缺少了一個國家,那就是大英帝國。在這種危險的時刻,作為世界霸主的大英帝國居然沒有發言,這很不可思議。
其實這沒什麼奇怪的,因為這次法國能如此寸步不讓,其背後有大英帝國的支援。
英國陸軍總參謀長出訪法國並親臨法德邊境視察,另外英國艦隊也得到海軍部發來的電文,要求他們做好戰鬥的準備。
也正是有著英國人的支援,法國人才如此有底氣硬頂德國。
對於英法的聯手,德國方面感到壓力巨大,此時其迫切需要來自盟友的支援
一艘帶著薩伏伊家族徽章的飛艇緩緩的向地面停機坪落下,在停機坪下方不少人已經在此等候了。
這些等候的人中,又以外交大臣韋希特爾為這些人的核心。這位韋希特爾是半路出家的外交官,其出生於斯圖加特一銀行家家庭,並且參加過普法戰爭,後來攻讀了法律。到1879年,這位才進入外交界。
不過雖然進入外交領域較晚,但是履歷不錯,1898年任駐布加勒斯特公使,後出使伊斯坦布林,支援修建巴格達鐵路。
另外這位韋希特爾閣下反對與英國保持海軍均勢,主張透過三國同盟牢固地樹立德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他於1910年被新任首相霍爾韋格賞識,被任命為外交大臣。
而他這次的任務就是迎接由卡洛帶隊到訪的義大利代表團,這次義大利代表團乘坐的工具有些特別,其乘坐的是飛艇而來。
這次卡洛突然訪問柏林,名義上是為調解德法兩國在摩洛哥的糾紛,但實質上他帶著另一個目的。
不過不管什麼目的,至少現在需要表達出和平的言論。
“陛下,可以下艇了。”
侍衛長的話,讓卡洛停止了思考,他帶著微笑向艙門。等他走出艙門,歡迎的音樂以及迎接的歡呼聲立刻響起,負責迎接他的韋希特爾更是快步向他走來。
“歡迎卡洛國王陛下抵達柏林。”
“不用客氣韋希特爾閣下,我這次前來是為了和平而來。”
隨後兩人簡單的寒暄了兩句,接著一起拍照留念,然後接受記者的採訪。
“卡洛陛下,這次你來柏林訪問,聽說是為了調解目前德法的緊張局勢麼?”
這名記者的提問,在其他記者看來一點新意都沒有,白白浪費這個機會,不過對於其他記者的想法,卡洛並不關心,他反而非常喜歡如此友好的提問。
“是的,這次我來到柏林,是抱著極大誠意,為了歐洲的和平,所以我出現在了柏林,因為我知道德國人最講道理。”
這話讓現場的記者眼前一亮,紛紛舉手想要得到提問的機會。
不過很可惜,這位卡洛國王只回答了一個問題之後,就在外交大臣韋希特爾的的邀請下,坐上車離開了。同他離開的還有義大利代表團。
“卡洛國王陛下,您這番話可是要引起不小爭議。”同卡洛一起坐同一輛車的韋希特爾,彷彿是調解氣氛一般開口說笑著。
“這有什麼關係,我說的是事實,對於我們義大利來說,貴國的信譽是值得信任的。”
卡洛的話,聽起來是吹捧德國,實際上還真是。不過有一點是義大利公認的,至少比起法國來說,德國更加值得信任。
“感謝卡洛陛下對我們德國的信任。今天讓貴團成員先休息一下,明天我們安排會面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