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首相打岔,但是該造艦規模依然引來了在場眾人的側目,其中身為財政大臣的特耶拉更是如此。

“亞吉爾上將,你們計劃中建造戰艦的總規模是多大?”

財政大臣一開口,亞吉爾上將知道核心問題來了,錢就是核心問題。

“我們海軍部估算,建造這些戰艦總噸位應該在55—60萬噸之間,總造價也應該在13.54億—14.21億里拉之間。”

亞吉爾上將這話讓在場的重臣們都倒吸一口涼氣,這花費太高了吧,平均每年需要政府為造艦投入1.3—1.4億里拉,這個投入是不是太大了?

別看義大利一年財政收入17—8億里拉,但是開銷也大啊。什麼基建、工業、教育衛生、支付國債本息、政府人員薪資等基本上都排滿了,每年基本都會超支一到兩億里拉。這讓政府每年再多拿出一個多億造艦,這政府的壓力肯定更大。更別說新造的軍艦需不需要人員訓練,日常維護保養等,這一樣需要花錢。

所以面對亞吉爾上將的話,立刻引來了眾人的反駁。

“這個投入太大了。”

“你們海軍打算將二十年的開銷集中到十年之內麼?”

不過面對政府這邊的反對聲,亞吉爾上將早有心理準備。“這是我們海軍慎重考慮的結果,因為目前海軍面臨的局勢更加困難,我們需要這麼多戰艦保衛我國的安全以及利益。”

“這還是多了,這已經危及財政安全,我們財政部認為每年八千萬里拉的造艦經費才能保證財政的合理性。”

財政大臣特耶拉的回答,算的上是一刀砍到造艦計劃的大動脈上,直接將造艦計劃的總經費減少了五六億里拉。

這位財政大臣可是非常的精明,這造艦費用每年八千萬里拉,政府這邊東挪西湊很容易解決。首先海軍不是每年都有兩三千萬里拉的造艦經費麼,直接合併到一起了,財政部只需要解決五千多萬。

然後拿一些不重要的經費專案開刀,再加上每年增長的財政收入,維持一個健康的財政局面,也還可行。至於戰艦服役後海軍經費的增長,那到時候再說吧,再擠一擠總是有的。

只不過特耶拉美好的想法被人打破了,只見亞吉爾上將立刻回答道。“這根本不行,每年八千萬里拉的造艦費用根本不夠海軍的需求。我們海軍給出的造艦計劃,是滿足最低限度的保護我國利益的方案。”

說到這裡,亞吉爾上將看著財政大臣道。“特耶拉閣下,我國每年從遠東以及婆羅洲殖民地至少能有兩億里拉的財政收入,如此巨大的收益是建立在海軍優勢上的。而為了保住這些利益,那麼我國的海軍就必須有足夠的存在感。而消減海軍的造艦規模,如果出現遠東地區以及本土的緊張局勢,那麼海軍方面可能不怎麼能抽出戰艦進行威懾行動。”

這是威脅,絕對是威脅。要知道目前在遠東地區,日俄兩國的關係非常緊張,尤其是俄國拒絕執行第二、三期從東北撤軍後,這兩個國家的關係已經要進入一觸即發的狀態。

別的不說,在遠東,日本就擁有6艘戰列艦、6艘裝巡為主的龐大海軍,當然這個龐大是指在遠東而言。而俄國也不差,7艘戰列艦、8艘裝巡在數量上比日本還略勝一籌,只不過俄國戰艦受限於噸位,所以實際戰鬥力上,比日本的聯合艦隊要略遜一籌。

至於為什麼噸位收到限制,因為俄國在旅順最大船塢只能對13500噸的戰艦進行維護保養,所以俄國戰艦隻能選擇在這個噸位之下。

多說一句,俄國在義大利採購的兩艘熱那亞級戰列艦,都配給了太平洋艦隊,其中一號艦皇太子號,更是成為了太平洋艦隊的旗艦。

因為兩艘熱那亞級戰列艦,不管是火力防護還是速度,都比目前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略勝一籌。由此可見俄國海軍對於義大利採購兩艘熱那亞級戰列艦,有多麼認可。這也充分展現了義大利造艦的實力,當然反過來說,俄國造艦能力有多麼的拉誇。

而除了兩艘熱那亞級戰列艦之外,俄國其他戰列艦都是一萬一到一萬二不等的噸位。反觀日本一方,除了兩艘一萬二噸的富士、八島號之外,其他都是英國最新式一萬五千噸的敷島級戰列艦,光是噸位的差距就可想而知,更別說兩者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