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李中堂訪意(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作為羅馬的外港,安提烏姆港一直以來都無比熱鬧。而在三月二十八日這一天,安提烏姆港一側被清空出來。有熟悉這場景的立馬就知道,這是有大人物準備來訪。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就開始置辦起來,大清龍旗以及中意兩國友好的字詞也懸掛起來。不用說了,來的遠東清國的大人物,就是不知道這位大人物到底是誰?
距離安提烏姆港20多海里的外海上,法國遊輪愛納司脫西蒙號正在向著安提烏姆港駛來。遊輪上所有人都知道,船上有一位大人物。
沒錯,大清長盛不衰的洋務領軍人物,前北洋總督李中堂正在這艘船上。這次李中堂出訪說起來簡單,實際卻很複雜。
簡單就是,李中堂這次出訪主要目的,是為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另外再對其他列強進行訪問。
複雜呢,那就是李中堂被逼無奈,只能拖著74歲高齡的年紀,飄洋過海進行國事訪問。為此中堂家人怕有什麼不測,除了李中堂兩位兒子李經方、李經述陪伴左右之外,還專門準備一副楠木棺材隨行。
說起來,李中堂落得如此境地,還是帝后兩黨合力的結果。沒錯在大清國內鬥爭的愈演愈烈的帝后之爭,能如此默契的將李中堂排擠到國外,也足以看出兩邊對其的忌憚之意。
不過這事說到底還是李中堂實力不濟,賴以支撐的淮軍一場甲午戰爭被打了個七零八落,要不是他請來了洋兵,早就要跌跟頭了。
不過雖然李中堂利用義大利援兵免於當場吃掛落,但是有些事情是免不了的。落了威名的淮軍,被朝廷留在了關外的鴨綠江一線,美其名曰淮軍對日人最為熟悉,所以還需要淮軍上下多擔待一些。
而失了淮軍傍省的李中堂,隨後只剩等一個理由,
這不理由就來了,俄國以1896年5月2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的機會向清政府發出邀請,希望其能派要員參加,更重要的是,討論如何限制日本的問題。
有了朝鮮這塊跳板之後,日本開始武裝保護越界開墾的朝鮮人,其險惡的用心一眼就能看出來。
沒錯,哪怕還是藩屬國的時候,朝鮮民眾就有越界開墾之風。一邊地廣人稀的關外之地,一邊是地少人多的朝鮮半島。靠近邊境的朝鮮民眾,早就有越界開墾之風。每年開春後,越過江界選個偏僻位置開荒種地,等到秋季再來收割。
當然如果碰到官兵那就自認倒黴,但當時清軍在關外兵力稀少,往往一年才巡一次邊界,這種情況下,遇到還真是運氣相當糟糕。
而現在日本人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要蠶食關外的龍興之地,怎麼能不讓大清心生忌憚多加防範。所以這次李中堂的出洋,才帶著別樣的目的而行。而這次訪俄不過了蘇伊士運河去黑海反而來義大利,也有李中堂自己的深意。
“伯行,這船到哪裡了?”
在頭等包廂內,精神不算好的李中堂,開口問著自己的長子李經方。
“父親大人,這船快到義大利國都外港,說再有一個時辰就能到了。”
聽到兒子所說,李中堂掙扎著站了起來。
“快取我官服官帽來,這次訪意務必重視一些。”
看到老父親要起來,兩個兒子趕來安撫著。“父親稍等勿動,我這就給你取來。”
二兒子李經述趕忙去將父親的官服拿來。
兩人扶著李中堂顫顫悠悠的穿好官服,李經述幫父親拿著官帽在一旁等著。
“知道為什麼,我對意國如此重視麼?”
看著船還有一會到,李中堂這還來個臨場考效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