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威海衛練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被英意兩國算計的日清兩國,依然在遠東這塊土地上為各自的勢力浴血奮戰。
在山東戰火平息了一個月後,新的戰火又在遼東響起。
位於遼陽附近的海城,這是日軍在遼東的前線。也是近衛一師在遼東第一仗開始的地方。
現在的近衛一師與在山東又變得不一樣了,其目前有三個步兵團。(第四團被要求在威海衛守衛特遣艦隊,阿爾瓦羅中將不放心清軍的能力。)
與山東不同在於,近衛一師的炮兵規模持續增加。目前除了師屬72門中小口徑火炮之外,還多了55門大口徑火炮,從120毫米到240毫米都有(兩門240毫米攻城臼炮,加農炮、榴彈炮等各式火炮身影都能被看到。
感覺近衛一師都快變成近衛炮兵一師,盡是各式火炮。
其實這也能理解,在有清國人買單的前提下,陸軍現有以及正在研發有樣炮的各式火炮,都需要進行測試。沒有比戰場更加真實的場景了,所以這也導致近衛一師的炮兵越來越多。
當然炮兵多對接下來的作戰就顯得非常遊刃有餘,那些日軍精心設計的防禦工事,都在這些火炮身影下被化為了灰燼。
在壕無人性的近衛炮兵一師面前,日軍自身那點火炮根本不夠看。更別說在日軍中更多是落後於時代的青銅炮,這還是仿製義大利的70毫米口徑山野炮,只有三千與五千米的最大射程。
歸根到底還是日軍固執的選擇自造,因為不能自造炮鋼,所以只能先用青銅炮湊合一下。
而清軍正是被各種武器都不如自己的日軍給擊敗,當了一次運輸大隊長。
不過遇到了義大利軍隊,日軍那點家當就不夠看了,雖然日軍中也有少量遠端火炮,但是與義大利龐大的遠端火力相比,其就是一個弟弟。
在數次交鋒之後,日軍的遠端火炮就偃旗息鼓了,而面對奢華到像是不要錢的炮擊,就連日本的守軍官兵也跪了。
密集的裝著TNT炸藥的炮彈將日軍陣地摧毀的不成樣子。然後再義大利軍隊的掩護下,清軍官兵發出怒吼,衝向已經沒多少敵人的敵方陣地。
還別說,連續打幾場這樣的仗後,清軍計程車氣也上來了。從一開始只能打點殘敵,到可以對敵人陣地發起進攻了。
當然,這是在近衛一師上百門各式火炮的支援下進行。
一旦離開了這些打的精準的火炮,這清軍官兵還是那個樣子,感覺像是患上了火炮依賴症。
不過不管清軍是不是患上了火炮依賴症,但是在遼東的戰鬥卻是有條不紊的在進行著。意清聯軍正在一步一步的將日軍從遼東趕出,雖然時間上可能有些長,但情況不容置疑。
沒看到每個星期都有從義大利趕到天津彈藥運輸船嘛,這就是其勝利的保證。雖然義大利彈藥由於要的急時間緊為由,加了20%的價格,但準時運到的彈藥的確是這場戰爭的保障。
好吧,在這裡需要多說一句,每週一艘的彈藥運輸船其中有一半都是運送的海軍彈藥。
現在恢復過來的特遣艦隊每週彈藥消耗量很大,它們需要例行巡視對馬海峽,在對馬海峽過往的船隻,經常看到其對海峽兩側的港口進行炮擊,基本上每次回來船上的彈藥都消耗的厲害。
為此海軍還讓運輸船將備用炮管都帶來了,隨時準備更換快接近使用極限的356毫米主炮管。
在義大利的努力下,李中堂借來的那五千萬兩銀子,以遠超以往的速度在消耗。
“東翁,仗不能再這樣打了。”
從遼東趕回天津的周馥一進總督衙門,就忍不住抱怨起來。
“這每日軍中所耗,光是炮彈就是數千發,遇到大戰更是數萬。光是運輸這些炮彈,所需民夫壯丁過萬。更別提加上其他物資,關外民力已經被耗盡,再這樣下去這錢又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