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條件,我不同意。”

興沖沖趕到王宮,向卡洛稟報保加利亞豐厚條件的德普雷蒂斯,遭到當頭棒喝。

他根本沒想到國王對於保加利亞人的條件,一開口就是拒絕。

為此,德普雷蒂斯認為有必要解釋一下。“陛下,保加利亞人的條件已經非常豐厚了。薩洛尼卡的港口擴建以及到索菲亞鐵路的融資,這不僅能夠在經濟上對保加利亞施加影響,而且在政治上好處也非常多……”

聽著首相對自己科普著保加利亞這份豐厚條件的好處,卡洛感到內心一陣煩躁,他忍不住打斷對方的發言。“首相,保加利亞人的條件是有前提的,這是要幫他們保住薩羅尼加,你可有考慮過其他國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面對卡洛這話,德普雷蒂斯隨即解釋道。“陛下,這個我們之前也有考慮過,不過我們認為這個問題不大。塞希兩國的態度會由保加利亞人去談,而我們主要面對的是英法奧俄等大國的壓力。在這方面我們政府透過全盤的考慮後認為,德法兩國的態度不用多做考慮,因為他們在巴爾幹利益不大。而英國雖然由於希臘的關係,在巴爾幹問題上有所傾斜,但是其對巴爾幹半島的影響也基本以希臘為主,對其他地區和國家不太感興趣。奧匈是我們的盟友,只要我們度讓一些從保加利亞獲得的利益,相信能夠獲得對方的理解,所以唯一需要考慮的俄國態度。

不過俄國雖然對巴爾幹有著能夠施加影響的能力,但是畢竟隔著一個羅馬尼亞,所以在實際影響,以及採取措施方面,有著相當不方便的地方。另外我國與俄國來往不算密集,就算是他們想要採取措施,也不過是在經濟外交上,這一點我們能夠承受下來。”

在德普雷蒂斯一頓分析之後,義大利好像只需要付出一定的壓力,就能收穫足夠的回報。

這在卡洛看來非常的不可思議,什麼時候政府變得這麼自信了,完全將奧匈俄國的壓力視為無物。

其實這是卡洛與政府對義大利的認知中出現了偏差,在卡洛心中,義大利依然是那個國力貧弱的大國,雖然在對其他小國有著碾壓的實力,但是在與大國抗爭中,卻是天然處於劣勢。

而在政府這邊,或許是卡洛努力修正的成果,在其他義大利官員看來,義大利接連對外開疆擴土,而且處處都處於上風,所以現在的義大利已經不是那個在突尼西亞危機中,憑弱不堪的樣子。不管是在經濟與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義大利都有底氣在歐洲發出自己的聲音,其他大國也必須要給予義大利必要的尊重。

也正是這兩種認知的偏差,導致對保加利亞的態度上,卡洛與政府出現了不同意見。

政府認為這個條件足夠為保加利亞人站臺了,而卡洛認為義大利的實力目前還不適合在巴爾幹與奧匈和俄國抗爭。

所以面對德普雷蒂斯首相的解釋,卡洛在考慮一番後,依然認為義大利的重心不能轉到巴爾幹,哪怕這次義大利已經在該地區拿下大片的領土。

“首相閣下,這次保加利亞的要求,我們不能接受,我國目前的重心依然需要放在國內,提升我國的國力才是目前第一等的要事。在巴爾幹投入過多精力,只會拖累我國的經濟。”

面對卡洛的解釋,德普雷蒂斯首相有些不認同。“但是我們需要市場,而保加利亞這次的條件非常有利於我國開拓在巴爾幹的市場,這同樣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

之前德普雷蒂斯已經派人計算過了,依照保加利亞的條件,每年將為義大利帶來近兩千萬的里拉利益。這個利益已經非常不錯了,足夠讓義大利做出全力支援保加利亞的選擇。哪怕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不過雖然德普雷蒂斯說出了保加利亞的好處有多誘惑人,但是卡洛依然沒有改口,只見他繼續問著德普雷蒂斯首相。“首相閣下,你說我國目前的外交核心是什麼?”

面對卡洛的問話,德普雷蒂斯毫不猶豫就回答道。“是與德奧的同盟條約。”

沒錯,哪怕是德普雷蒂斯首相也知道,目前義大利外交核心就是三皇同盟。義大利依靠這個同盟,才能在這近十年內如魚得水。

聽到德普雷蒂斯的回答,卡洛繼續問道。“那麼我們為了巴爾幹與奧匈交惡,到底值不值得呢?”

其實卡洛問的不是奧匈,而是其背後的德國。三皇同盟中,義大利遠不如其他兩國關係緊密,這不只是卡洛知道,義大利政壇一干人等也深知這一點。

鑑於義大利在三皇同盟中獲得的巨大利益,所以義大利現在離不開這種關係。更別說目前義大利即將獲得的大片領土,同樣需要時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