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倫敦和談(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隨著各國準備和談,那麼第一個需要達成的目標,那就是談判地點的選擇。
依照義大利的意願,自然是羅馬就是最好的選擇。不過這個地點其他國家不願意,尤其是希塞兩國反對最為激烈。畢竟這是義大利的主場,他們不願意已經在這場戰爭表現足夠多的義大利,還能佔據主場優勢。
既然這兩國拼命反對,那麼羅馬就被落選了。而這時候就有熱心的國家願意提供場地,來進行和談。
英國提供了倫敦,法國提供巴黎,德國提供柏林,奧匈提供維也納,就連俄國也拿出聖彼得堡與莫斯科當選擇。
讓各國如此熱心,除了將談判地方放在自己這邊,能夠增加自己在世界的威望之外,還有能夠凝聚國民的自信心也在其中。
不然後世為什麼那麼多國家願意提供和談地點,也是這方面的考慮。
不過在這裡其麼多地點中,要選出讓所有人滿意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經過數天的扯皮和爭執之後,倫敦成為各國接受的地點。
既然決定了地點,那大家都沒什麼好說的了。自然是各自帶著談判團隊,準備前往倫敦,為各自的國家爭奪利益。
這次義大利準備派出的談判代表,以首相德普雷蒂斯為主,外交大臣巴科納為輔的團隊。
臨行前,身為國王的卡洛為了體現對其的重視,親自來港口為他們送行。
“兩位,這次的和談,就靠你們了。”
卡洛拉著兩人的手,語重心長的說出就指望他們的話。當然這場戰爭,義大利拿大頭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這場戰爭是有義大利所主導,雖然保加利亞與黑山表現不錯,但是他們的實力只能拿到一定來給他們許諾的成果,除此之外,根本不太可能拿到額外的獎勵。
這倒不是義大利想要反悔,而是這次場外因素影響太大,英法奧俄等國,施加了巨大的壓力,義大利必須優先保證自己的成果。
雖然保、希、塞、黑四國,在前世依然展開了巴爾幹戰爭,但是這畢竟時代不同,差了二十多年的發展? 讓四國的實力與一戰前相比? 還是遠遠不如的。
更別說,這次還多了一個義大利? 自然只能讓他們的戰果縮水咯。
面對國王親自的送行? 兩位正副代表團團長也是隨即表態。“陛下請放心,我們一定會保住義大利的利益。沒人能夠讓義大利退縮。”
這些年? 隨著卡洛的影響,義大利高官們都很有底氣。讓他們有底氣的原因? 還是義大利的實力。多年的發展? 雖然讓義大利背上的債務並沒有得到減少,但是實力與原時空相比,就大大的提高了。
佔據東非與蘭芳兩塊殖民地,國內工業正在蓬勃發展? 經濟形勢也是一年比一年好? 軍隊也是在歷次的戰爭中表現出色。所以不管怎麼看,義大利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姿態。
這讓不少境外的報紙為此驚呼,義大利走上正確發展的快車道。
既然如此,那麼義大利就需要有與實力匹配的戰果。
在昨天的商議中,卡洛就劃下了這場和談的底線? 那就是必須將阿爾巴尼亞與利比亞歸義大利所有。除此之外,還需要將克里特島獨立? 如果有機會的話,那麼再爭取一些奧斯曼的海島作為成果。
至於巴爾幹的其他奧斯曼領土? 那就讓其他國家去搶好了,反正卡洛是沒想過深入巴爾幹地區。
雖然義大利其他官員非常眼饞? 但是有多大本事吃多少飯。卡洛可不想被奧匈和俄國視為競爭者? 讓他們去狗咬狗一嘴毛吧。義大利還是選擇一些容易獲利的地方吧。
所以現在卡洛心態並不緊張? 因為義大利真沒想過插手巴爾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