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組合拳(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義大利與德國談的差多了,但是同盟條約依然還沒辦法籤,因為還缺少另一個國家奧匈帝國。
所以很快兩方又轉移到維也納,準備與奧匈帝國談論續約的問題。
面對從柏林趕來的兩方談判代表團隊,奧匈帝國也是非常重視。
因為三國同盟條約算是德奧同盟條約的升級版,這對奧匈帝國也是非常有利的。
不過原本以為只不過走過場的續約,卻起了波瀾。
“俾斯麥首相,我們看過這次條約中的條款,我國認為應該進行更加符合三國利益的更改。”
三方一坐下,身為奧匈外交大臣兼部長會議主席的古斯塔夫·卡爾諾基伯爵,就開口說出奧匈有不同的意見。
多說一句,奧匈外交大臣在近二十年一直都是兼任部長會議主席,因為奧匈帝國是沒有首相這個職務的,只有奧地利首相與匈牙利首相。傳統上說的奧匈首相基本就是部長會議主席,而這個是由部長會議主席兼任的。(應該是翻譯問題,我認為該是大臣會議主席,但是饅頭看不懂德文不清楚,不敢亂改)
而卡爾諾基伯爵的話,讓德方內心感到咯噔一下,有一種事情即將脫離掌控的感覺。
果然,隨著俾斯麥首相一句,那麼奧匈認為應該怎麼更改的話,這位卡爾諾基伯爵立刻就說出了奧匈的意見。
“我國認為條約的第四條有些跟不上時代了,例如非簽署本條約的一個大國威脅到締約國之一的國家安全時,而該締約國被迫與其進行戰爭時,其他締約國有義務對盟國保持中立,井保留在適當時參戰的權利。這個我方認為需要改動。”
卡爾諾基伯爵一說完,德方代表臉色立刻變得好看起來。雖然俾斯麥首相已經有了一些猜測,但是擁有良好修養的他,還是忍著內心的不快,開口道。“那麼該怎麼改動呢?”
“我方認為,應該改成其他締約國有義務對盟國對保持幫助。”
隨後卡爾諾基伯爵說出的話,與之前義大利意見差不多的意思,都是需要盟友那裡得到輿論和外交上的支援。
面對卡爾諾基伯爵的話,不用俾斯麥說,是個人就能看來,意奧兩國在這方面已經達成一致的意見。
這下俾斯麥全明白了,難怪義大利不再堅持,他們在等著與奧匈回合後一同發難。
面對這樣的局面,哪怕是外交出類拔萃的俾斯麥也感到棘手。
因為奧匈與義大利不同,如果用簡單點的詞來形容德國與兩國關係的話,那麼義大利就是朋友。雖然平日大家還不錯,但是到要緊的情況下,說散就散了,德國也不會可惜。
至於奧匈,則是兄弟一般的關係,雖說平日裡有一點點小摩擦,但是要緊的情況下,德國不會放棄奧匈的。
當然這樣說可能不太精準,但是大體上就是這種。不然也不會,在打完普奧戰爭幾年後,就又將其拉攏成盟友。
當然除了出於同種同族的歷史關係之外,還有法國這個因素在內。只要法國依然對德國構成威脅,那麼其外交策略就不會發生改變。
所以俾斯麥在卡爾諾基說完後,考慮了一番後才開口道。“對於貴方的建議,我方會慎重考慮的,不過由於舟車勞頓我感到身體有些不適,希望能將會談放到明天?”
沒錯,俾斯麥也用了暫停牌。目前德國缺少情報的支援,所以並不知道為什麼奧匈也支援義大利的草案。在不熟悉敵手有什麼底牌的情況下,繼續談下去可是外交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