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果然如卡洛所料,沒過幾天報紙上出現了卡洛與首相打算對柏林進行訪問的訊息。

這不用猜都知道,這是得到政府授意的行為。而面對義大利國王與首相的訪問,德國方面當然不可能拒絕。

於是很快,德國與義大利之間的話題就這樣被傳開了。很多人想要知道,義大利這次訪問德國,是例行訪問還是帶著什麼目的。

在這些人中,由屬法國人最為熱心。

“真是該死,這些義大利人一點也不安分麼?”

在總理府內,早已不意氣風發的茹費理總理,正在辦公室內大發雷霆。

從其表情來看,茹費理是氣壞了。

“總理閣下,目前義大利的問題不過是小問題,更大的憂慮是我們東方的那三個國家。”

在房間內,外交部長甘貝塔一旁說出自己的擔憂。

沒錯,三皇再同盟的訊息同樣沒有瞞過法國人,不過由於不知道具體內容,所以法國政府更多也是猜測和試探。法國在俄國朋友眾多,目前法國駐俄大使已經全力瞭解任何關於三皇再同盟的訊息。

不過由於時間太短和保密層次太高,法國大使還沒有任何的收穫。

茹費理總理想了想後,說道。“或許我們應該表現一些善意給義大利人。”

“那麼我們該怎麼表達善意呢?”

外交部長甘貝塔很好奇總理打算怎麼做。

“我們可以在突尼西亞暫時放過義大利的產業,看看義大利人的反應。”

“這個主意不錯,既不引人注意又能讓義大利人感受到我們態度的變化。”

甘貝塔由衷的對這個辦法讚了一句。

不過外長的讚譽,並沒有讓總理茹費理表情有什麼變化。

“義大利人我並不擔心,主要是德奧俄組成的同盟才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要點。”

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三國簽署了同盟條約,但是茹費理的直覺告訴他,這十之八九是真的。所以法國不能坐視不理,不能讓歐洲出現對法國不利的外交局面,而茹費理需要選擇從哪裡入手,拆散三者的關係。

其實這個沒有考慮的必要,俄國是唯一的選擇。

想要俄國,茹費理對自己前任的行為有些懊惱。原因是在1878年,柏林會議後,意、俄、法三國結成秘密條約,準備對奧地利人開戰。其中俄國是因為巴爾幹,義大利是因為爭議的蒂羅爾地區。而法國則是除了拉攏兩國之外,還有準備裁剪德國羽翼的想法。(這時期的外交關係轉變非常快,三年後密謀的同夥就窩裡反了)

俄國與義大利都秘密集結軍隊,做戰前準備了。不過法國政府這時候後悔了,法國人因為奧地利人沒有與德國簽署對付法國的條款,所以在最後一刻按下了暫停鍵。

而逃過一劫的奧地利人於一年後,立刻簽署了與德國全面同盟的條約。眼見德奧全面同盟,有些擔心自己西部邊境的俄國,立刻又放下身段,想要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