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京都的街道上卻亮起了不同尋常的火光,與月光的清冷交織成一幅詭異的畫面。

隨著明軍和南朝軍隊組成的聯軍的大舉入城,殺戮開始了。

頑強抵抗的幕府軍隊所聚集的營壘、在京都根深蒂固的北朝貴族和幕府高層的宅邸、土倉大商人的倉庫.

南朝軍隊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明軍則是按照這些年錦衣衛透過詳細偵測繪製的京都地圖,開始搶佔各戰略要點和重要倉庫。

日本北朝後小松國王的京都御所,以及室町幕府幕府將軍的花之御所,也都是需要重點包圍的物件。

明軍計程車兵們,按照事先部署,分成按照“什”來編組的小隊,迅速而有序地穿梭在京都的大街小巷中,火光和月光成為了他們的指引。

對於這些蠻夷,明軍相當冷酷,對任何抵抗者都毫不留情,火銃的轟鳴與冷兵器的交鋒聲此起彼伏,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血腥味,與燒焦的木屑和塵土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難以名狀的壓抑氛圍。

一些幕府殘餘勢力仍在負隅頑抗,但他們的抵抗在明軍的強大火力和極具針對性的陣型面前顯得如此渺小。

考慮到有可能進行治安戰,所以一部分徵日的明軍是經過長時間的鴛鴦陣訓練的,這時候進城的明軍,就是十餘萬明軍裡面最擅長巷戰並且不是夜盲症是有著夜戰能力的,他們組成鴛鴦陣,冷熱兵器搭配,以“什”為小隊,進行搜尋前進。

平原野戰和巷戰畢竟不同,巷戰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多。

而如此一來,就能夠確保日本人的弓弩無法輕易殺傷他們,同時隱蔽在角落裡的武士,也很難用太刀近身。

面對不知所謂,敢正面在街道上舉著刀衝過來的日本武士,火銃手一輪輪齊射,將敵人成片放倒,隨後鴛鴦陣裡的刀盾手便頂著盾衝上去,用長刀結束那些尚未斷氣的敵人的生命。

街道上,屍體橫陳,鮮血染紅了石板路,彷彿一條條蜿蜒的紅色河流。

而明軍匯聚了龐大數量的小隊們的目標就是後小松的京都御所與室町幕府的心臟——花之御所。

隨著明軍逐漸逼近京都御所,守衛的武士們雖然拼死抵抗,但在明軍精良的裝備與嚴密的戰術面前,他們的努力顯得十分微不足道。

火銃的密集射擊迅速削弱了敵人的防線,緊接著,手持長刀的步兵如潮水般湧入,將剩餘的零星抵抗者一一斬殺。

京都御所的大門在巨大的撞擊聲中轟然倒塌,明軍士兵魚貫而入。

京都御所內,後小松國王及其家眷早已亂作一團。

嗯,在大明這裡是這麼叫的,“國王”,而且只是北朝的國王。

“保護天皇!”一名忠誠的武士高呼著,揮舞著手中的太刀衝向明軍,但迎接他的卻是無情的火銃射擊,瞬間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其他武士見狀,雖明知是死,卻依然前赴後繼,企圖用血肉之軀阻擋明軍的腳步。

然而,這一切都是徒勞。

明軍士兵訓練有素,配合默契,他們迅速清理了京都御所內的所有抵抗力量,將後小松及其他北朝王室的重要成員一一俘虜。

在俘虜了北朝王室成員後,指揮官們迅速佈置警戒,確保沒有漏網之魚,同時開始搜尋京都御所中的密道與密室,以防有人藏匿其中。

與此同時,數量眾多的明軍小隊正在向花之御所進發。

一開始,幕府將軍並不住在這裡,在足利尊氏去世後他的兒子足利義詮是住在京都三條坊門的,那時足利義詮買下了室町季顯的宅邸並建築了一座小小的花亭作為自己的別第,後來足利義詮將此宅邸獻給了崇光天皇,因為新御所建有花亭,所以崇光天皇賜名“花之御所”,但後來這個最初版本的花之御所在戰亂焚燬。

足利義滿繼位後,在京都北小路室町崇光天皇御所舊址上,將被大火焚燬的宅邸拼在一起,開始營建足利家的宅邸,庭院內引入鴨川江水,擺設了全國各地守護大名獻上的奇花異草,四季都有花朵開放,足利義滿將居住地由三條坊門遷入第二個版本的“花之御所”。

足利將軍居住的“花之御所”是京都天皇居住的“京都御所”的兩倍,想要昭示的涵義不言自明。

與此同時,足利義滿修築了京都室町大道,由此將軍可直接由室町大道去拜謁天皇。

這裡,曾是足利義滿權傾一時的象徵,如今卻成為了明軍征服之路上的下一個目標,而寬敞的京都室町大道,也成了明軍快速前進的最好通路,畢竟此時幕府軍亂作一團,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材料,在室町大道上鋪設大量路障。

而且夜色也為明軍的行動提供了天然的掩護,再加上負責半夜進城的明軍,都經過了精心篩選,視力好,沒有夜盲症,而此時的日本哪怕是武士也有很多人有夜盲症,這不是單靠吃生魚片就能改善的。

但明軍士兵們依然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因為所有人都很清楚,室町幕府的殘餘勢力絕不會輕易放棄最後的抵抗。

事實上確實如此,現在情況一片混亂,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花之御所深處的足利義滿情況如何,但這些武士作為家臣,從數代人之前就與足利氏繫結在了一起,再加上畸形的文化的薰陶,此時很多都選擇了頑抗到底。

花之御所外,一陣低沉的號角聲突然響起,這是進攻的訊號。

明軍士兵發動進攻,與幕府殘餘勢力展開了激烈的交鋒,火銃的轟鳴再次響徹夜空,與武士們的吶喊交織在一起。

在激烈的戰鬥中,明軍憑藉著先進的火器和嚴明的紀律,逐漸佔據了上風,他們靈活運用鴛鴦陣,將敢於抵抗的幕府武士一一擊潰,隨著戰鬥的深入,花之御所內的抵抗力量逐漸被削弱,直至徹底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