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籌謀(第1/4頁)
章節報錯
足利滿兼與大內義弘的聯手,無疑是在室町幕府的心臟插入了一把鋒利的匕首。
關東和關西,就是京都的兩翼,如果雙翼折斷,那麼僅有京都之地,就算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就算是第二大平原,又有什麼用呢?
畢竟,日本真正想要跟大明抗衡的話,必須集合整個日本的力量,也就是把北朝控制的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的大部分地區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在一起。
但眼下,室町幕府在過去數十年中用強力手段對待所有有可能威脅到其統治的地方守護大名的惡果,已經顯現出來了。
若是室町幕府兵強馬壯,而且馬上就要一統日本,結束南北朝分裂,那一切自然好說,室町幕府就是“武家”的代表。
但要是真的橫生亂局,幕府自顧不暇,那被幕府嚴厲打壓過亦或是對幕府心懷不滿的地方勢力,可就要出來搞事情了。
足利義滿雖然憤怒,卻也不得不承認,眼前的局勢比他預想的更加棘手若不能迅速平息這場由關東引發的叛亂,那麼整個室町幕府的權威都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因此,他一方面加緊書信往來,在關東嚴防死守,另一方面也開始考慮更為深遠的策略,也就是如何在這場風暴中穩住幕府的根本,轉過頭來,再削弱乃至消滅那些對他構成威脅的勢力。
足利義滿想的很清楚,他現在面臨的主要矛盾,還是被大明拉了一手的南朝。
只要能滅掉南朝,再把藉助南朝地盤登陸的明軍趕下海,其他的一切,無論是足利滿兼,還是大內義弘,都好說。
但問題就在於,他好像很難做到這一點。
明軍的火器,再次升級了,而且是跨越式的升級,火力已經強大到了一個他完全看不懂的地步。
一開始,足利義滿還以為前線傳來的訊息,有誇張的成分.實際上換誰來都會有這種感覺,因為明明五年前,在徵高麗戰爭裡,明軍火器的表現,還僅僅是比之前有所加強,李成桂麾下的高麗軍和明軍北方邊軍的主力,是硬碰硬地打了好幾場大會戰的。
雖然說最終結果是高麗軍沒打過,但不代表高麗軍沒有給明軍造成傷亡。
當時室町幕府根據這場戰爭,對明軍的判斷,就是明軍的主力部隊,哪怕沒有火器的加持,戰鬥力也確實高於李成桂那六萬人的“興義親軍”,但總歸是人能夠理解的範疇,畢竟李成桂的親軍身經百戰,明軍的北部邊軍更是大仗惡仗經歷無數。
到了五年後的今天,明軍在火器加持下的戰鬥力,卻完全讓人無法理解了。
就好像是天兵天將下凡一般。
在平坦的戰場地形,只要明軍的火銃手排成方陣,那開火就像是連綿不絕一樣,不僅射程遠超弓矢,而且威力足以穿透武士們所裝備的甲冑再把身體打個稀爛。
正面對戰,只有牛皮大盾蒙上溼棉被,才能勉強抵擋片刻。
足利義滿派人多次調查,最後不得不相信了這個結果,那就是明軍現在野戰是真的無敵,五千火銃手帶著火炮結陣,就可以正面硬剛數倍的幕府軍。
所以,只能從防禦上著手。
但日本哪有那麼多的牛?都剝皮難道不耕田了嗎?棉花更是沒有多少,棉被也全都是從大明進口的,幕府這段時間,在控制範圍內,大力征集這些東西,下面的基層官吏藉機橫徵暴斂,搞的民間都頗為民不聊生。
再加上幕府這套拉胯的財政制度,眼下還能靠著這五年透過貿易還清債務後攢下來的積蓄繼續維持戰爭,要是再打下去,恐怕就很難維持了。
畢竟現在日本其他地方的貢賦,已經輸送的頗為艱難,甚至有些地方乾脆直接斷了,幕府的經濟血脈,是在不斷減少流動量的,僅僅靠幕府控制的本州島中部的這片區域,並不能長期維持國戰級別的大戰當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關東的動亂。
關東的動亂,可以說直接給室町幕府來了一刀狠狠地背刺。
關東是此時日本最大的糧食產地、最大的兵源地,這個大本營,是足利氏起家的地盤,也是退路所在。
正是關東這麼多年持續的出兵出糧,室町幕府才能接近完成結束南北朝分裂統一日本的壯舉。
而關東一亂,給本來還對抵禦大明的干涉有些信心的室町幕府,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首先就是軍事上,室町幕府不僅不能從關東抽調兵馬,反而還要加強關東方向的兵力去平亂;其次則是經濟上,關東的大血包已經不能給京都的室町幕府輸血了,室町幕府沒有了持久作戰的財政能力;最後在政治上,關東的動亂則是勾起了關西乃至九州島、四國島那些蠢蠢欲動的守護大名們的野心,讓整個日本的局勢變得更加紛亂複雜,室町幕府已經快要失去作為北朝中樞的統治權威了。
所以,現在的室町幕府,不能看作是統治著近一千萬人口,擁有穩定的兵源和糧食補給體系的政權,而僅僅是控制著本州島中部的一個勢力,畢竟,隨著明軍後續艦隊的到來,室町幕府已經徹底失去了制海權,九州島和四國島的人力物力,即便可以透過漁船和其他小型船隻運輸到本州島,也無法進行大規模的人力物力調動,再加上現在關東和關西紛紛舉兵討幕,室町幕府就連本州島的資源都無法全力呼叫了。
也正是因為無法持久作戰,所以室町幕府改變了策略,必須要在京都南部進行決戰,至少足利義滿不相信明軍真的是徹底的無敵的,幾倍的兵力不夠,十幾倍呢?
要知道,室町幕府在前線的軍隊,並不是他們的全部力量。
考慮到南朝的體量,以及奈良盆地和吉野山區這種地形所帶來的後勤壓力,足利義滿只派遣了部分軍隊。
而且這部分軍隊,在對抗南朝的戰役中,表現也相當出色,興福寺之戰裡給予了南朝和寺廟的聯軍相當的打擊,並且奪取了大和國北部,同時在後續的高取城戰役中,摧毀了南朝軍隊的防線,一度逼近吉野城,將南朝的有生力量進行了極大的削弱,現在南朝軍隊,只有萬把人出頭,已經無法作為主要力量來對幕府造成威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