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開京。

開京,就是開城,歷史可以追溯到高句麗時期嗯,高句麗跟高麗之間的關係並非是沿襲下來的國家,不過二者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這裡都是國家的都城。

一開始開京沒有後面的“京”字,就是開城,在百濟王國統治時期被稱為“冬比忽城”,後來高句麗佔領此地,等到唐朝東征以後,在統一新羅時代改為漢地名“松嶽郡”。

而等到高麗建國的時候,就是開京了,只不過先後也是歷經磨難,被遼國的遠征軍摧毀過,現在的開京,基本上就是三百多年前重建之後的樣子了,當時徵發了三十萬民夫,重建後城基週二萬九千七百步,共有二十二個門,算是一座巨城了,如今城內人口也有數十萬之多。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耀在壽昌宮的琉璃瓦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李成桂身著華麗的伯爵服,步伐沉穩地步入宮中。

他的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權力的渴望,也有對未來的不確定。

今日,他是來進宮謝恩的,但總感覺有點不對勁,李成桂的感覺不是沒理由的,至少他軍人的本能,察覺到了王宮的守衛,似乎有一絲殺氣.無論是緊繃的手指,還是掛的更靠近手腕的腰刀,都說明了這一點。

然而當李成桂步入大殿的時候,抬頭望去,龍椅之上卻並沒有人。

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讓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陣寒意。

而在後面的仁德宮,此時恭讓王正在對著前面的侍從反覆練習著。

“李成桂,你可知罪?”

恭讓王的聲音冷冷地響起,可是,總覺得有幾分底氣不足。

扮演李成桂的侍從按照劇本惶恐地答道:“臣不知何罪之有?”

而就在這時,一位宦官進來催促:“殿下,李成桂已經到壽昌宮了。”

恭讓王卡殼了似的怔在原地,陷入了要命的猶疑。

今日這一齣戲,目的就是為了擒下李成桂,可以說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只待他一聲令下。

然而此時他內心的忐忑卻如潮水般湧來,讓他不禁質疑自己的決定。

“殿下,時辰不早了。”宦官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幾分焦急。

恭讓王整理衣襟,緩緩起身,每一步都顯得異常沉重。

走向仁德宮外,陽光已全然灑落,將宮殿的金碧輝煌映襯得更加耀眼。

步入壽昌宮,恭讓王的目光與李成桂交匯,兩人之間彷彿有千言萬語,卻又在無聲中較量。

大殿之內,氣氛凝重得幾乎令人窒息。

“忠義伯,你來了。”恭讓王的聲音盡力維持著威嚴,卻難掩其中的顫抖。

他,在害怕!

李成桂躬身行禮:“臣李成桂,特來謝恩,並願聞陛下教誨。”

恭讓王根本不敢凝視他,原本鼓起來的勇氣,這時候呼啦啦地就散了。

之前排練的東西,全都被一股腦地忘到了腦後。

恭讓王只說:“忠義伯,此前李穡彈劾你的事情,可是確有其事?”

此言一出,大殿內的空氣彷彿凝固,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成桂身上,等待著他的回答。

而李成桂面對著這突如其來的質問,在那一剎那,確實有點慌,但隨後就堅定了起來,他直視恭讓王:“臣之心,唯繫於高麗之安危,百姓之福祉,若殿下信臣,臣願肝腦塗地,保我高麗江山永固。”

此言一出,大殿內一片寂靜。

隨後,恭讓王又賜宴,強留李成桂在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