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南方局勢(第1/3頁)
章節報錯
皇宮是這個世界上最沒有秘密的地方之一,關於海上貿易的事情,並沒有能保密多久,很快風聲就傳開了,而貴人們也不再禁止宮女和宦官們討論此事,反而都對於這件事情表現出了濃郁的興趣。
原因也很簡單,宮裡實在是沒什麼新鮮事,高高的宮牆就像是囚籠一般,把在這裡日復一日生活居住的人們,無論身份的高低貴賤,都囚禁於此。
外面的人削尖了腦袋,甚至不惜自宮,都想要擠進來,但裡面的人卻早已對這一潭死水般的生活感到無聊透頂。
所以,當得知要由皇室出錢做海貿生意的時候,宮人們有些激動的反應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這幾天皇宮內的議論聲如同嗡嗡響的蟬鳴一般不絕於耳。
侍女蘇日娜穿梭於長廊之間,偶爾在只有宮人們會停留的地方駐足,耳邊總能捕捉到關於朱雄英提議之事的各種討論.這些隱藏在偏僻角落中的討論,幾乎不會傳到貴人的耳朵裡,整個皇宮還像是表面一樣寧靜。
“聽說了嗎?聖孫提議要開展皇室主導的海上貿易,這可是個大手筆啊!”
“是啊,是啊,我還聽說馬三保那個小子加入船隊,輔助規劃航線呢。”另一位年輕的宦官接過話茬,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羨慕。
“要是我也能跟著出海就好了,我家在寧波,打小就會水。”
“那你怎麼不去呢?”
“嗐,這裡面說法可多了去了。”
內廷要出人不假,但這次航行還是以水師為主導,內廷涉及的人員,也就是負責買賣貨物以及負責宣旨的,而這兩種人,顯然與內廷絕大多數人是無緣的。
首先,宮女都是皇帝名義上的女人,因此宮女肯定是不能隨船出海的;其次,代表大明負責宣旨的,按照慣例一定是高階別的宦官,哪怕不是太監,也得是少監這一級別的,而且只有一兩個人;最後,剩下的宦官也不是都有均等的機會被挑中的,內廷共有四司八局十二監,包括了皇宮這個龐大系統的全部日常生活洗澡、洗衣服、縫衣服、製作靴帽、染布、酒醋、果蔬等等全都有專門的部門負責,而真正負責管理皇室資產,並且有可能加入到貿易船隊裡的,只有御馬監、內官監還有內承運庫這三個權勢部門。
內官監是負責採辦御用物品的,還兼著給皇帝當出納的職責;御馬監除了本職工作負責養馬和一支內廷小型衛隊以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財政職能,也就是管理草場和皇莊,經營皇店;內承運庫就是內帑的實際管理部門,負責當會計。
所以這三個部門才是內廷管錢的,這裡面的人才可能被選入其中。
因此,絕大多數的宦官都是不可能跟馬三保一樣幸運的,而內廷的正常運轉肯定也不能因為這件事受影響,再加上這活是個不折不扣的肥差,因此能被派出去參加海外貿易船隊的,一定是內廷裡有過硬關係或者貿易能力突出的人,這些人加起來恐怕也就幾百人,剩下的上萬人,就都是水師的官兵了。
午後,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朱雄英的書房,他正在埋頭撰寫著一份關於海上貿易的詳細條陳。
蘇日娜輕輕推門而入,手中端著一盞新沏的茶。
“殿下,請用茶。”蘇日娜將茶盞放在案頭,輕聲說道。
朱雄英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疲倦,但看到蘇日娜,臉上又露出了溫和的笑容:“有什麼訊息?”
“殿下,這幾日皇宮裡都在談論您提議的海上貿易呢。”蘇日娜說著,目光中流露出幾分欽佩。
朱雄英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條陳,端起茶盞輕啜一口:“是啊,這件事情畢竟關係到內廷未來的‘錢途’,自然會引起大家的關注。”
朱雄英放下茶盞,目光透過窗欞望向遠方,似乎在思考著什麼:“蘇日娜,你知道嗎?這次海上貿易,不僅僅是為了籌集經費支援遠洋艦隊的建造,更是為了開啟大明與海外諸國交流的大門,海洋才是大明未來要發展的方向。”
蘇日娜微微頷首,她的眼中閃爍著對朱雄英的崇拜:“殿下,奴婢明白。但奴婢心中仍有疑慮,這海貿利潤究竟有多大?我們真的能從中賺錢嗎?”
“利潤,自然是有的。”朱雄英微微一笑,手指輕輕敲打著窗欞,“從古至今,華夏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在海外極受歡迎,這些都是海外生產不了的,尤其是安南國和占城國,他們更受華夏文化的影響,貴族們都對這些商品趨之若鶩。而且,貿易是一來一往的事情,除了賣東西,我們還可以透過貿易帶回海外的珍稀物品,如象牙、沉香等等,這些在大明同樣有著極高的市場價值,皇室貿易是獨佔性質的,因此賣給國內能消費得起的富人也是賺錢的。”
“但殿下,海貿畢竟風險極大。”蘇日娜擔憂地說道。
朱雄英轉過身,目光如炬地看著蘇日娜:“你說的沒錯,海貿確實風險極大,但正是因為風險,利潤才會更高風浪越大魚越貴聽說過嗎?”
“而且,我們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我送來的海上定位裝置,可以讓艦隊在茫茫大海中準確找到航線,而且第一步只是在南洋航行,沒有那麼困難的。”
蘇日娜點了點頭,又問道:“殿下,您真的相信馬三保能夠勝任那個職位嗎?宮裡的很多人都對此議論紛紛。”
“我相信他。”朱雄英重新坐回書桌前,拿起筆繼續撰寫條陳,“馬三保雖然年輕,但他有著對航海足夠的熱愛和天賦,只要給他機會,他一定能夠證明自己。”
詳細的寫好了條陳以後,朱雄英前往在皇城南部的戶部值房拜訪左侍郎傅友文,因為有著皇帝對於此事的許可,所以這也算不上私自結交大臣。
之所以要找戶部,還是之前說的原因,如今的內帑,是歸屬於內廷的內承運庫管理不假,但同時還要接受戶部的雙重管理。
做生意是需要成本的,購買大量用於出售的貨物,就必須要動用內帑的錢,所以也必須經過戶部。
來到戶部,在大堂右側的值房裡,朱雄英見到了左侍郎傅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