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廠有總經理一名,副總經理三名。

二廠三廠都是同樣的設定。

所以光是高層就有十幾個人。

“陳董離開多日,對咱們的新成員可能不太熟悉。這樣吧,大家自我介紹一下。”

黃一飛率先說道。

“陳董好,我叫……是一長的總經理……”

“陳董好,我叫……是二廠的總經理……”

會議室的人一個個的介紹起來。

很好!

陳陽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些高層有男有女,基本上都是年富力強的人。

“諸位,很高興認識大家,客氣話嘛,我就不說了。二廠三廠的老總們,先說說你們的計劃吧。”

陳陽馬上進入了工作狀態。

二廠的老總站了起來,她叫王芬,四十來歲,看起來很是精明強幹。

“陳董,二廠與今年三月份開始投產,產能比雖然還只有百分七十左右,但我保證能夠在三個月的時間提升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產能是衡量一家生產廠家的綜合考量。

一廠投產最早,但現在的產能也不能完全百分百轉化。

二廠能夠三個月內達到百分十九十以上,這個王總很是自信。

“陳董,三廠比二廠晚了三個月左右,我們的目標是爭取年底廠能比達到九十。”

三廠的老總是個精壯的大漢,肌膚有些黑,但眼神凌厲,言簡意賅,頗有幾分軍人作風。

國陽集團是公私合資,佔股各三分之一,國資擁有管理權,但陳陽卻有最終的話語權。

目前來看,當地做的很不錯。

一二三廠開動機器,產能提升應該也很快,基本上可以滿足東珠藥業的需求。

很好!

陳陽點了點頭,道:“看來大家都幹勁十足,我也就放心了。我呢,也不多說了,記住咱們的集團的定位。國陽集團一二三廠都是生產加工企業,我們的定位就是為東珠藥業做藥材加工。不要內卷,不要做計劃外的增產。”

這話一出,眾人臉色都有些不太正常。

一個生產企業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是利潤!

想要利潤,只有兩條路。

一個是增產,另一個就是減少開支。

減少開支自然是不行的,工人們不樂意,領導們更不樂意。

那也只有增產了。

但陳陽今天忽然說不準做計劃外的增產,也就斷絕了他們增產的念頭。

“陳總,這是為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