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終究還是輸給了自己的底線,沒有昧著良心跪舔。哈哈!聽到陳陽說的有趣,陳院長也得意的笑了起來。

“坐吧!”陳院長再次邀請陳陽坐下。少傾,助手送上了兩杯茶。

“這是院士們調製的參茶,嚐嚐!”陳院長笑呵呵的招呼道。看著茶碗裡漂浮的藥材,陳陽也是感慨萬千。

這老頭倒是會享受。光是這茶碗的藥材就價值不菲。

“好茶,好茶!”陳陽簡單誇了兩句,道:“陳院長,我這次來主要是……”他想開門見山的道明來意。

緬國當局叫停了雙方的中醫專案還有一個理由是,海王只是一個私人企業,沒有官方醫療機構的認證。

換句話說,海王就是個民間機構,沒有培育中醫師的資格。緬國衛生部希望海王能夠取得郭嘉的授權,否則他們很難說服那些反對的人。

所以陳陽來這裡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的。取得中醫執業師有兩種方式;一是大學本科或者是專科畢業,透過考試,正式持證上崗。

二是師承名家,學習三年,透過考核,再由兩名執業中醫推薦,也可獲取中醫執業資格證書。

第一種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屬於科班中醫師的出師途徑。但弊端也很大。

比如,那些學歷不高、或者是民間的土郎中赤腳醫生很難透過這個途徑出師。

很簡單,大學學歷是道門坎,需要考試。一些土郎中赤腳醫生一輩子都沒接觸過英語,你讓他蒙六十分實在是相當有難度。

第二種方式看似是為那些沒學歷的土郎中赤腳醫生民間中醫開的方便之門,但實際上更坑更多。

兩級稽核,兩名同行舉薦,還要在正規醫院有實習經歷。光是這點就足以把大部分的民間中醫給擋在了門外。

之前藥王院幫助劉一手的徒弟取得行醫資格也是花費了大量的資源,透過文家的門路,才勉強讓他們透過了考核,拿到了證書。

劉一手還是津門名家,他的徒弟拿個證都這麼難,更不要說那些無門無派的民間中醫了。

當然了,少數的中醫也就罷了,海王還是能夠搞定的。但現在,海王要跟緬國政府合作培養中醫人才,需要一個自己的渠道,也需要一個資質。

陳陽打算搞一個合作辦學,以藥王院的名義跟高校聯合辦學,專門培養中醫人才。

他想搞一個合作辦學,以藥王院為根本,培養專門的中醫人才。但這個申請馬上被打了回來。

反對的就是科學院。科學院畢竟是中醫行業的指導部門,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

陳陽也只好親自過來探探究竟。

“小陳啊,這件事我知道了。但是……”陳院長拉長了聲音,接著意味深長道:“這……不合規矩啊!”中醫資格都是有要求的,畢竟是培養人才的,那可是寧缺勿濫。

藥王院就是個民間結構,沒有辦學的資質。就算是合作,那也不符合要求。

“陳院長,這怎麼不合規矩了。我們這也是合作辦學,培養中醫人才啊?至於考核,您不用擔心。我們肯定執行最嚴格的標準。”陳陽也豁出去了。

文在瑛也說過,中醫資格證這東西很難解決。文家也算是中醫藥世家了,有自己的醫院,有自己的研發部門。

但他們也沒有自己發證的資格。年輕一代的子女,基本上也都是在科班畢業的。

所以,陳陽這個要求不太容易。

“小陳啊,實話告訴你吧。藥王院是私人機構,沒有郭嘉認證,怎能給醫生髮證?看著文在瑛女士的份上,我給你通融一下,每年給你們五個名額吧。”陳院長閉上了眼睛。

文家的面子不能不給,畢竟人家是中醫世家。至於海王?不過是個民間機構而已。

看在文在瑛的面子應付一下得了。

“五個太少了。”陳陽搖了搖頭。他跟緬國簽訂的協議上規定,每年只要要幫他們培養一百名中醫師。

陳院長只給五個?得多少年才能完成培訓?

“小陳啊,你們的情況我也瞭解。但規矩就是規矩,必須要遵守,五個已經是極限了。”陳院長已經有些不耐煩了。